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说的话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魚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以上即抄录《三国志·诸葛亮传》全部文字)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情节,在三十七回三十八回中,是全书中写得很精彩的篇幅之一,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刘备思贤若渴之心,又浓墨重彩地勾画出一幅乱世隐居生活图画 。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三顾茅庐的过程不过只有“凡三顾,乃见”区区五个字,即便加上《隆中对》内容,总共也不足四百字,《三国演义》却演变拿出了七、八千字的精彩文章,可以说匠心独出,出手不凡 。《三国演义》却未免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 。《三国演义》在写“三顾茅庐”时,写了诸葛亮弟弟诸葛均、家里童子及诸葛亮朋友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甚至连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也出场了,却惟独不见茅庐中女主人,即诸葛亮夫人黄氏 。说起这位夫人,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 。她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因诸葛亮重才轻貌,才娶了她 。如果“三顾茅庐”中,把这位传奇式的女主也写进去,那就更有意思了
【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说的话】诸葛亮一幢小小茅屋,并非深宅高院,刘备一连来了三次,连诸葛亮在草庐中午睡的场面都看见了,最后刘备还在草庐中住了一夜,为何就唯独不见这位女主人的踪迹呢?如果说这是拘于礼法,也许在这小小的草庐中还一处深闺内室,女人是不能随便出来见人的;那么在写到诸葛亮出山时,也只是向弟弟诸葛均告别并交代了家事,既没有带走妻子,也没有向她告别;难道丈夫临走时,她也不出来告别一下吗?即便回了娘家,也应该接回来同行或作别啊 。要知道三国时代,礼法并不是那么森严,何况是山野逸民,更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了 。说到底,只是作者笔下的疏漏而已;而清人毛宗岗毛纶父子在修改《三国演义》时,同样疏漏了没有想到,亦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在“三顾茅庐”中,把这位传奇式的黄氏夫人也写进去,也像写貂蝉那样编一套故事出来,那就更加饶有风趣了 。只可惜漏掉了 。
《三国演义》写到第一百十七回时,随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出场,才语焉不详捎带介绍补叙了这位黄氏夫人:“原来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 。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 。其母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 。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 。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 。临终遗教,
诸葛亮初出祁山 。大将魏延对诸葛亮说:“听说镇守的夏侯楙是曹氏女婿,此人系膏粱子弟,怯懦无谋 。望丞相拔给我精兵五千,再用五千军士背负粮食,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秦岭向东,再从子午谷折向北,如从前韩信故事,如此昼伏夜行,不过十天,可到长安 。夏侯楙见我军突然掩到,必弃城而逃 。我便趁势占领长安 。长安城中粮仓存粮及城中百姓逃散时所遗留的粮食足以提供我军就地取食 。等曹军在东方调集军队兵临长安城下,屈指算来,最快也得二十天,而丞相大军从斜谷道来,这时候也应该抵达长安 。如此,则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也 。”诸葛亮认为这个计划太过冒险,所以没有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