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不习乎的意思

传不习乎的意思是: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名言 。它表明,无论是求学,还是修身,都要经常自我反省,这样才能保持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 。
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
“传不习乎”啥意思?“传不习乎”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论语十则》,见于《学而》篇 。整句是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重点字词解释:
1、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2、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 。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 。
【传不习乎的意思】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
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
二、贡献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十则
传不习乎是什么意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翻译
其中“传不习乎”的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有没有好好温习呢”还是"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实践过呢"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出自《论语》的《学而》一章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