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Y,Y(NPQ)变化是同步的嘛

Y(NO),Y(NPQ)变化是同步的嘛是的 。
叶绿素荧光成像测量必须能够对Ft、Fo、Fm、Fv/Fm、F、Fm’、Y(II)、Y(NO)、Y(NPQ)、NPQ、qN、qP、qL、ETR、Abs.、NIR、Red等17种参数进行成像分析 。
1834年传教士Brewster观察到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在透射光下由绿色变为红色 。1852年Stokes认识到荧光是一种光发射现象 , 并首次使用了“fluorescence”一词 。1874年Müller发现叶绿素溶液稀释后 , 荧光强度比活体叶子的荧光强得多 , 并提出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相反的关系 。1931年Kautsky和Hirsch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了叶绿素荧光诱导现象 , 发现叶绿素荧光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 并与CO2的固定有关 。1975年Plascyk提出FLD(夫琅禾费暗线提取算法)从遥感角度获取荧光 。1983年Schreiber设计制造了调制叶绿素荧光 , 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 , 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仪 。
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是干嘛用的 , 测出来的指标的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啊 , 哪些指标可以代替叶绿素a来表示藻类FO:初始荧光
Fm:最大荧光产量
F:任意时间实际荧光产量
qP:光化学淬灭系数
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
NPQ:非光化学淬灭
Y:光系统1由于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
RFD:叶绿素下降比例
ETR: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PARamb:环境光合有效辐射
PARtop:叶室内叶片正面光合有效辐射
PARbot:叶室内叶片背面光合有效辐射
并不区分是否是藻类 。
PAM-2100 叶绿素荧光仪原理及使用Krause等(1980 , 1982)利用DCMU(敌草隆Diuron)阻断PSII受体测的原初电子受体QA到二级电子受体QB的电子传递 , 从而阻止了因光化学反应导致的光化学淬灭 , 为定量研究分析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Bradbury等(1981 , 1984)利用将植物叶片快速曝光于强光下(饱和光闪)的技术 , 定量分析了叶绿素荧光的光化淬灭和非光化淬灭 。Dietz等(1985)及Schreiber等(1986)利用微弱的调制测量光技术和饱和光闪 , 定量确定光化淬灭和非光化淬灭 , 并可持续测量叶绿素荧光相对光量子产量;Genty(1989)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 , 叶绿素荧光测量可以作为一种快速非损伤的CO2同化“探针” 。所有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创造性实验研究 , 奠定了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基础 , 其中脉冲调制技术(PulseAmplitude Modulated technique , 简称PAM)成为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叶绿素荧光测量仪器的通用技术方法 。Nedbal教授与PSI公司总裁Trtilek博士等首次将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与CCD技术结合在一起 , 研制成功了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Nedbal等 , 2000) , 并于1997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提供了第一台商业FluorCam系统 。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成为上世纪90年代叶绿素荧光技术的重要突破 , 使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的研究一下子进入二维世界 。
暗适应状态下的叶片 , 其原初电子受体QA处于最大氧化状态 , 此时我们称PSII(光系统II)处于完全“开放”状态 。将充分暗适应后的叶片用微弱的调制测量光照射(光强约0.1 μmol m?2 s?1)后测得的叶绿素荧光为Fo(最小叶绿素荧光);然后再用饱和光闪(强度一般为3000μmol m?2 s?1左右或者更高 , 持续时间小于1s)照射叶片 , QA在短时间内全部还原 , PSII完全“关闭” , 此时测得的叶绿素荧光称为最大叶绿素荧光Fm , Fm与Fo之差为Fv , Fv/Fm即为PSII光化学反应的最大光量子效率 。Fv/Fm可作为监测植物受胁迫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 正常高等植物叶片的Fv/Fm值约为0.83-0.84 。
参考资料:http://www.eco-onlin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extra=page%3D1
农作物虚要叶录素可以在农技站能卖到吗农作物虚要叶录素可以在农技站能卖到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控制农作物徒长、旺长 , 加快叶绿素的形成 , 叶片加快转绿 , 加快营养吸收与生殖生长平衡 , 植株健壮 , 保花保果 , 高抗叶部病害 , 增产30%多 。叶绿素荧光仪多应用于科研单位 , 大专院校的研究工作 。而叶绿素测定仪多用于农业推广站 , 农技站(所)的生产技术指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