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意思

清明的意思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阳历4月5日或6日 , 太阳到达黄经15°时 , 为清明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 , 物至此时 ,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故清明有冰雪消融 , 草木青青 , 天气清彻明朗 , 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满阶杨柳绿丝烟 , 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 , 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
【清明的意思】清明简介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 , 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这天 , 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但在清明前后 , 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 , 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 , 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 。在西北高原 , 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 , 抵抗力弱 , 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 , 情况并非如此 。特别是华南西部 , 常处于春旱时段 , 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 , 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 , 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 , 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 。此外 , 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 , 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
清明的由来
谈到清明节 ,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 , 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 ,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 生活艰苦 ,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 , 重耳回到晋国 , 做了国君(即晋文公 , 春秋五霸之一〕 , 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 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 不肯出来 , 
晋文公无计可施 , 只好放火烧山 , 他想 , 介子推孝顺母亲 , 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 , 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 , 禁止生火 , 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 , 久而久之 , 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 。现在 , 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 拜介子推的习俗 , 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
清明是什么意思?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 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 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 , 节期很长 , 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 , 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 ,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 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 , 斗指丁 , 为清明 ,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 盖时当气清景明 , 万物皆显 , 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 , 气温升高 ,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故有“清明前后 , 种瓜点豆”之说 。[1]
清明节的起源 ,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 于此日祭祖扫墓 , 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006年5月20日 ,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