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学则殆

殆:通假“怠”,指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句的解释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
1、此内容出版孔子《论语·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
扩展资料:
1、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
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30]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
3、《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百度百科_论语·为政百度百科_孔子
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 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什么1、思而不学则殆,拼音sīérbùxuézédài,是指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
2、殆:疑惑,有害 。思:思考 。
3、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通俗解释:
1、“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 。
2、“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 。
3、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 。
扩展资料: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子告诫人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