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春晚吗

这里的春晚,应该指的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因此,问的不是指笼统的过年,因为那个内容太多了 。而是指大年三十晚上的守岁 。确实插有意思的,这些年来,三十晚上一家人守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已经成了一种最常见的过年方式 。可是,在没有春晚的时代呢?当我们沉浸在春晚的文化大餐之中时,可能会想起 。没春晚的时候,大概是很单调的吧?其实答案未必是这样 。今天有今天的快乐,过去有过去的快乐 。这大概没有太多不同,只是方式不太一样了 。
笔者是曾经有过没春晚时过年体验的 。老家在青岛的乡下,儿时的春节记忆,有许多与现在相同的,那就是大年三十晚饭后,妈妈在家包饺子,饺子馅一般在下午就已经剁好了,面也和好了,晚上只要包就行了 。儿女们要是不愿意出去玩,就和妈妈一起包 。大年夜的饺子,与平时不同 。馅当然是最好的,一般都是猪肉与牛肉掺在一起,再加少量的白菜,这样吃起来又香,又不至于太腻 。饺子馅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糖果,大枣,粟子等等,吃到什么,代表各种吉祥,最重要的一样,饺子里会包上硬币 。年夜饭的时候,谁吃到了,代表来年有钱花 。
【古代有春晚吗】女人在家包饺子,男人不爱出去的,可以在家里和媳妇一起忙活 。也可以到玩的好的朋友家,一起喝喝茶,磕上点花生瓜子,一起聊聊天 。话题大概都是去年的收成,来年的打算等等 。
记得当时我们村有一户人家父母亲都去世了,只留下三个孩子,我的伯父与孩子的父亲是相好的朋友 。每年过年的时候,伯父总是去他家陪三个孩子一起过年 。一直到吃过年夜饭之后才回到家来 。很多年之后,这家的孩子提起我伯父的时候,还有一种很深的感激之情 。因为,大年夜,是万家团圆的时候,伯父的到来,使他们三个孩子有了家的感觉,家的温暖 。
我们那时候,还是孩子,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打着灯笼到街上放鞭炮 。这种灯笼称为气死风灯 。大概长的是这种样子 。

古代有春晚吗

文章插图
四四方方的,四周是玻璃,里边放上一只煤油灯,不怕被风吹灭,称为气死风灯 。春节的时候,是没有月亮的,没有电的时候,晚上是很黑的,到了街上,看不到路,就靠他照明了 。
大人在家包饺子的时候,小孩子提着灯笼在外边放炮仗,可以玩很久 。这就好比现在的孩子可能玩电子游戏,而以前的孩子可以在田野里捉蚂咋逮青蛙,获得的乐趣,决不比玩电子游戏少 。
古代有春晚吗

文章插图
小伙伴们在外边如果玩够了,就会回家,当然,未必回自己家,玩的好的,到谁家去都一样,坐到炕上,听大人讲故事 。后来,有了收音机之后,大家夜里也会从收音机里听听歌曲和相声 。但是,不会有连续几个小时的文艺节目,我现在还记得在小伙伴家里一起听贾继光、魏兰柱说的相声 。等到十点半十一点以后,家里的大人就会提醒小孩子们各回各家,准备吃年夜饺子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饺子也就是交子之意象征着去年与今年相交在子时,子时之前是上一年,之后,就是下一年了 。而吃了饺子,就等于过了一年了 。过了一年又等于长了一岁 。那时,所有人的年龄的大小,都是以春节为界,以吃了这碗饺子为界,吃了饺子,就长了一岁了 。现在,春节的这个功能已经被生日带替了,成了一个个人化的事情 。而在以前,过一年,长一岁,是全体人们共同长一岁 。
吃过饺子,就算进入新一年了 。就要开始拜年了 。孩子们要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年好,之后,便可以收获压岁钱 。一般都是一块钱,多一点的会给两块 。我的记忆中,吃完饺子之后,给爸妈拜完年,接着就到大伯家给大伯大妈拜年 。也会收到压岁钱 。之后,便可以回家睡觉,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初一早上,要早早起来,给本家的长辈拜年 。
没有春晚之前,大年夜大概就是这样过的 。各地风俗虽有差异,大体相同 。有了春晚之后,春晚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晚是时代前进的表现 。它代表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 。
正因为古代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发达的娱乐和通信,反而春节过的更丰富一些,因为很多春节的习俗都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
1、准备新衣,置办新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