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本文目录
  • 1.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 2.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 3.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 4.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你好,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
意境赏析: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插图

赏析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
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什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诗名句精选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大雅.鹤鸣》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7、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
8、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乌夜啼》
9、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10、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涉江》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