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事怎么办,心里有事就失眠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人类面对自然,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因而本身是自卑的 。这种自卑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 。善于运用,则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反思、勤学上进的人;选择无视,则会自己盲目自大,不思进取;过度强调,则会使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

心里有事怎么办,心里有事就失眠

文章插图
在人类的自卑里,有一部分自卑源于成长经历
(一)家庭环境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子女人生路上第一任老师 。考虑到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从小就在父母身边,我们有时也说,养育者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首先从养育者那里习得了如何与社会相处 。也就是说,养育者本身的性格、处事方式,能被模仿能力极强的儿童瞬间掌握 。尽管他们不一定明白成年人的这些言行意味着什么,但他们一定印象深刻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不断强调养育者要以身作则的原因 。身教胜言传 。如果养育者本身的性格是敏感自卑的,孩子在他的陪伴下成长,也会敏感地感受到这种敏感自卑的气息,并很快习得,为孩子今后的敏感自卑打下了基础 。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因为有时候,养育者会因为自卑,将自己达不到的目标和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个时候就形成了“恨铁不成钢”的表象,养育者因为内心否定自己,于是在言语上否定孩子,动辄言语刺激,尤其当孩子的发展方向不是自己所期望的时,专挑难听的话数落孩子,有的甚至动手,结果造成给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造成了后来的过度自卑 。如果养育者本身有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更是不得了,因为此时孩子在他心里,就成了他的脸面装饰物,恨不得发光发亮,可偏偏平平无奇,更是刺激养育者内心深处畸形的自卑,孩子再次被否定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自己飞不起来,就下个蛋在窝里,叫下一代使劲飞 。
还有一种很糟糕的情况,就是养育者信奉“打击式教育”,认为表扬会使孩子骄傲,而否认了恰当的表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动力和自信这一点 。不管孩子是不是获奖了,做好事了,从来选择性忽视,只是不断从孩子的表现中挑刺,不停地降维打击,仿佛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满招损” 。其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虽然可能嘴上会说“爸妈是为我好”,但潜意识里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或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度追去完美,或形成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过度的自卑 。
【心里有事怎么办,心里有事就失眠】
心里有事怎么办,心里有事就失眠

文章插图
(二)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街坊邻里,以及成年以后踏入的社会 。校园霸凌,左邻右舍的攀比,乡里乡亲的闲言碎语等等,对于一个人心理成长的不良影响,有时候远远大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多数人总是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家庭教育 。
对于一个经常遭受校园霸凌的人而言,即使他的家庭可以看到他的努力,会肯定他,会表扬他,但如果这个家庭在当地处于弱势,校园霸凌解决不了,这个孩子仍旧是自卑的,而且这种自卑程度不亚于在其他不良家庭环境受到的影响(这里的校园霸凌包括拳脚相加、语言暴力、行为孤立等等) 。
同样的,左邻右舍开玩笑如果没有个度,或者闲的没事干到处嚼舌根,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利的,孩子会因为这种嚼舌根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在自卑上又添加了一笔羞愤,严重的可能造成成年以后的社会报复 。
从社会环境而言,重男轻女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因而,整个社会上,女性会比较自卑 。不过,由于女性本身比较感情,也比较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多数能很快发现自己的自卑,并试图寻求解决办法 。而男性由于被过度捧高,比较容易形成自恋假象(其实是一种不敢面对自己的自卑),加上多数男性不怎么关注内心世界,往往是恶性循环 。
心里有事怎么办,心里有事就失眠

文章插图
(三)觉得自己太自卑怎么办?
一个人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自卑是件好事,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才可怕 。看到了问题,又寻求帮助,说明是个想改变现状、有上进心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优点
从题中的描述看,题主的自卑、不开心,来源于家庭和社会 。具体情况,则需要题主自己深度回忆分析,找到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