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原源 , 是群经之首 , 当之无愧!
我们应为我们的祖先有这祥举世无双的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
也许是我们的祖先在那种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用了不同于我们的观察角度去观察世界 , 效果要比我们好得多 。
今人多是以当代之心 , 以已之心去揣摩古人的智慧 , 用最科学最漂亮的辞汇去赞美祖先的伟大 。什么展示宇宙之谜与变化规律的金钥匙等 ,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 过犹不及 。
我发现 , 从二进制起源的角度去研究易经不能说设有 , 但是很少 。起码是我还没见过 。
如果说中华文明的原源是易经 , 那易经的原源就应该是二进制的发明 。
人类的生存践行急需重要的数 。二进制就是最简易的数 , 只有单个的一 。恐怕祖先们在结绳记事记数的时候 , 还没有二这个概念 , 只有更大的一或大一倍的一 。为了区分这大一小一 , 也许把绳结成大结小结: 。如果用符号表示 , 很可能是小一是重划 。大一还用那个重划 , 后面再加上一道轻划 , 就相当于现在的二 。再加上一个小一 , 就直接把后面的轻划改成重划 , 就相当于现在的三 。所以道(数有一)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数) 。当画到七的时候 , 就是三道重划 ,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全阳 。当画到八的时候 , 就又复原成一道重划了 , 在后面却跟了三道轻画 。很可能是后人直接把轻划改成断划(即现在的阴爻) 。更有趣的是 , 从八往后 , 从九开始 , 所有的划 , 都与以前重复 , 只是第一个挡位 , 永远是道重划(现在称阳位阳爻) 。空挡用轻划填补 , 直到十五又全变成重划(四连阳爻) 。依此论推 , 直到六十三 , 就又变成六爻皆阳了 。
为什么要费问这么多的话?为的是引出八卦 , 内外八卦 。用现在的话说 , 从八开始 , 要开始演变出内八卦了 。到六十三六爻皆阳(已经没有必要再说重划轻画了) , 再加上坤卦 , 就已经六十四卦即成 , 乾坤在位 , 万象就在其中了 。
当然 , 从二进制数数 , 演变成六十四卦即成 , 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 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 无数代人的努力探索而形成的 。人们就是这样为了生存的更美好 , 以学致用 , 为用去学 , 硬是把二进制这块初玉加工雕磨成伟大的易经 。
说下半天 , 才到主题 , 是祖先们利用了二进制 , 创出易经 , 但后来把二进制淡忘遗弃 , 换成十进制数理 , 直接甪象用理为占卜鸣锣开道 。所以易经便变成无法理解 , 玄之又玄的东西了 。
如果说整个宇宙就是一部无字真经 , 任人猜度而不变 , 那易经就是原于二进制的符号 , 任人(包括原创者)随意设置内涵增添内容 , 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 , 一直没有变的还是那个原来的符号 。人们追求探索的 , 还是宇宙的那部无字真经 。
一提起《周易》 , 人们立即就会说它是一部算卦的书 。诚然 , 《周易》确实可用于卜筮 , 然而卜筮并不是《周易》的本质方面 。从根本上讲 , 它是一部立道设教的书 。前人常常把卜筮与易道的关系分为体用 , 就是说 , 道是《周易》之体 , 卜是《周易》之用 。简单地把《周易》看成是一本算卦的书 , 不能不说是一种仅知其表的浅见 。从古及今 , 凡是有据的传承 , 都认为伏羲始制八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天下 , 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也是为了治天下 。用什么治天下?就是用易道 。孔子所以特别看重《易》 , 也是为了以道治天下 。什么是道?道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哲学、主义等等 。如果按现代人的理解去打比方 , 当时作者用以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易道 。正因为如此 , 它才被历代统治者立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原 , 一直被当成一部不朽的圣典 , 仰之弥高 , 传之弥久 。而算卦历来就被看成是一种术数 , 小道而已 。就是在祥盛行的西汉 , 司马迁也说:“文史星历 , 近乎卜祝之间 , 固主上所戏弄 , 倡优畜之 , 流俗之所轻也 。”卜祝显然是被当成一种不能太认真的把戏 , 玩玩而已 。当然不会因为《周易》是卜书 , 而被列为经首 。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 , 大多要孜孜学《易》却不重视算卦 , 并不是不知《周易》可用于卜筮 , 只不过是不愿舍本逐末罢了 。
- 学易经什么程度可以算命,什么文化程度可以学易经?
- 怎么查看qq共同好友具体是谁,QQ共同好友数据分析
- 黄油是什么油提炼的,黄油的用途和用法食用
- 苹果4和4s有什么区别,这是一部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 扁鹊本名叫什么,扁鹊原名是什么?
- 元四家是哪四个,元四家是哪四个
- 芙蓉肉是那个地方的菜,QQ餐厅还有吗
- 纯碱是什么化学名称,纯碱的化学式叫什么
- 明朝被清朝灭亡的原因
- 勇士队厉害还是火箭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