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那么多年没有改称皇帝,而武则天怎么就称帝了呢( 二 )


李显即位后,朝廷上有几股势力可以选择:寒族代表武则天,士族代表裴炎,武官和李家支持者刘仁轨,最不济还有弟弟李旦 。
李治几十年的制衡之术,留给李显的朝廷上几股势力彼此制衡,除了出身卑微的武则天好点,其他的势力基本不能翻出大水花 。即便是武则天,李显如果选择支持其他的任一势力,也能引起两虎相争,自己坐收渔利 。可是李显却谁都没有依靠,而是选择了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势力,皇后韦氏的妻族,大肆提拔韦姓族人 。
公器毕竟是稀缺资源,李显这样折腾,得罪了当朝的所有势力,因此李显在做了55天的皇帝后,被武则天带着群臣废掉了 。
可是武则天环视一周,发现她作为实权太后的可选项太少了 。李弘早逝,李贤被废,李显也被废,亲生的儿子只有李旦了,可是李旦也有22岁了,怎么可能会甘愿做一个傀儡呢?武则天已经60岁了,不可能再生育了,而武氏一族都没有重权在握之人 。武则天怎么办?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皇帝李显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 。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极力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 。武则天遂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
武则天长期把持朝政,自然引起李唐宗室的反抗 。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 。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
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发对武则天,结果都兵败身死 。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
690年,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900人上表朝廷,请武则天称帝 。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 。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 。当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
武则天为了要想掌握住自己的权力,找不到合适的傀儡,选择自己冲到了前台,做起了皇帝 。
武则天之后,女子地位并没有因为女人可以做皇帝而提高,实际上武则天还是维护着男权社会的政治秩序 。太平公主想求为皇嗣,也被武则天拒绝 。临终时,武则天还是去了帝号,归政唐室,立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
由于武则天前车之鉴,之后的女子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男权社会对女子掌权事严加防范,终于发展到宋代以裹小脚为审美特点的时代风气 。女子裹小脚,行动不便,从此只能沦为男权社会的附庸 。
至于慈禧太后所处的晚清,自唐代之后男权社会已经发展了1000多年,封建礼教早已深入人心,社会舆论环境已经不允许慈禧称帝 。同时,慈禧可选择的余地很多,同治年幼,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权乃是天经地义 。躲在幕后掌握实权,要比成为皇帝要幸运的多 。慈禧有这个条件,先有同治,再有光绪,哪个不是对慈禧畏惧七分,战战兢兢的?一个女子做太后如是,又何必寻求帝位,而置自己于众矢之的呢?
武则天之所以称帝,是因为她想颠覆李家王朝 。在武则天晚年,不止一次的提出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 。
武则天在位之时,励精图治,重要狄仁杰等一干要臣 。完完全全如同一个勤奋的皇帝一般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虽然她确实在政治手段上有些过于残暴,但并不影响她的历史地位 。在她的时代可以说是国泰民安 。
至于慈禧,她与武则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可以这么说,慈禧虽然垂帘听政,但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把精力用在治理国家上 。这个老妖婆心里所有的心思都在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她想的是自己的大清皇朝和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且 。没有任何的大局观念,这也就是晚清时我们国家为何会任人宰割的原因 。
【清王朝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那么多年没有改称皇帝,而武则天怎么就称帝了呢】另外,我个人感觉,如果晚清时期是武则天在位,那我们国家一定不会被外国欺负的这么惨 。虽然都是女人,但武则天和慈禧两人的政治情商和心中格局有些天与地的差别 。这也就是导致了两者为何差距会如此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