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云社的相声

说德云社,就离不开郭德纲;说郭德纲,就离不开中国的喜剧市场;说喜剧市场,就得看当今喜剧届天下三分 。哪三分?总体来说,就是郭德纲的德云社,赵本山的刘老根和沈腾的开心麻花 。这三家又代表了以郭德纲为主的津京相声派,赵本山为主的东北喜剧派和沈腾为主的舞台新锐力量 。可谓是三家争斗,百家齐鸣 。
从喜剧的形式来看,这三家又可以分为两种表演方式 。一种是赵本啥,郭德纲为主的表演派 。另一种是沈腾为主的剧本派 。无论是赵本山还是郭德纲,无论是德云社还是刘老根 。主要的喜剧形式是以表演为主,讲究个现场气氛 。这种表演,扎根于小剧场 。演员从几百场小剧场的表演中吸取经验 。碎包袱多,黄段子多,表演夸张,声音洪亮,表演形式丰富(说,唱等等) 。
很多人看不起德云社的商演相声,说实话,这种人大多是一名电脑前观众 。当你进入到大剧场的时候,面对上千人的场合的时候,如何让台下迅速的进入到安静,凝听,发笑的过程,是极其难考验演员的能力 。
【如何看待德云社的相声】比如郭德纲经常说,他和于谦的表演没有台词,只有一个大纲 。从一方面代表了,他们要根据临场来调整所说的包袱 。在开场几分钟,郭德纲会扔出很多包袱,看观众的反应 。当观众对于谦的老婆,孩子,爸爸的哪个段子更感兴趣,现场笑声大,注意力集中高,郭德纲就会顺着这个方向继续说下去 。这种十几秒内的临场发挥,不仅仅是肚子里要有几百倍的容量,还要有丰富的舞台经验 。
相似的,赵本山的二人转也是一个套路 。小沈阳,宋小宝这些主干,都是从农村最低层舞台成长起来的,对于观众情绪的把握妙到毫巅 。这种表演派的喜剧形式,无不是从街头,小剧场走到大剧场的 。演员能迅速的让台下的观众进入喜剧的氛围 。有时候,一个人对你讲笑话,你可能不觉得好笑 。一个人对一群人讲笑话,要不就哄堂大笑,要不就鸦雀无声 。这就是考验台上演员的能力 。
当然,这种形式有一个天然的弱点,就是喜剧需要表演者人物的效果,而这种快节奏的表演形式很难用大量时间去塑造一个饱满的人物来形成喜剧效果 。赵本山和郭德纲,把人物塑造放到了舞台以外 。比如郭德纲在台上台下,一直塑造于谦的形象和于谦家里人的形象 。这样舞台上只要郭的几句话,就能让台下的观众get到笑点 。比如赵本山,一顶代表农民的帽子一带就是二十年,舞台上不需要多说什么,弯个腰,带个帽子,在观众看来就是个东北农民的形象 。这两人不仅自己塑造形象,还让徒弟在台上台下塑造一个个形象,比如文松的娘娘腔,岳云鹏的舰萌,小沈阳的二椅子等等 。在这些徒弟上场的那一刻,观众在心中就有了他们的形象 。这种形象的塑造,会让台下的观众最快的进入到台上演员的表演节奏 。
当然,这种喜剧形式,重表演而轻逻辑,火爆而易低俗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沈腾这种学院派的喜剧模式 。开心麻花的喜剧效果建立在强大的剧本和逻辑上 。每一个笑点承前启后,每一个笑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开心麻花的喜剧,让人回味无穷又意犹未尽 。
但是,这种喜剧模式,是靠剧本来塑造人物,靠逻辑引爆笑点 。所以让台下观众进入喜剧节奏很慢 。开心麻花每一场的表演,不管是台下,还是台上,当演员上场的之前你很难知道这场演员表演的人物是谁,特点是什么 。不像你听到,文松,岳云鹏这样的名字时你在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形象 。开心麻花的人物塑造需要铺垫,喜剧效果需要过渡 。这就需要让台下观众保持一个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才能最好的程度领会台上演员的喜剧节奏 。
以我的现场观看(在大连看了开心麻花两场,郭德纲三场)的经验来说,开心麻花的现场效果,并没有郭德纲现场效果要好 。因为不管是刘老根的二人转,郭德纲的相声商演,开心麻花的舞台剧,都是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长,而作为观众,我很难保持一个高度注意力的持续 。而郭德纲和赵本山团队的喜剧,我哪怕漏看了十分钟,也不会影响我对于下一个笑点的引爆 。
这就是,为什么喜剧人二三季开心麻花的名次并不高的一部分原因 。当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德云社的这种表演形式,是很认角儿的 。没有大台大腕儿压轴,德云社卖票是很难卖出数量和价钱的 。但是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就不用像前者那么吃角儿 。大家是来看剧本剧情的,只要演技过关,演员是谁,其实不影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