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的主人公是谁,完壁归赵的成语主人公是谁

本文目录
  • 1.完壁归赵的成语主人公是谁
  • 2.名落孙山是哪个朝代的
  • 3.口蜜腹剑闻鸡起舞对牛弹琴名落孙山的主人公是谁
  • 4.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的成语主人公是谁名落孙山当然是孙山了
完璧归赵则是蔺相如
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 , 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 , 他为人不但幽默 , 而且很善于说笑话 , 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 , 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 , 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 , 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 , 但仍然是榜上有名 , 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 , 却没有考上 。不久 , 孙山先回到家里 , 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 , 又不便隐瞒 , 于是 , 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名尽处是孙山 , 贤郎更在孙山外 。” 解名 , 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 。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名” , 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 , 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 从此 , 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 , 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 , 没有被录取 , 叫做“名落孙山” 。
完璧归赵
战国的时候 , 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 , 被秦昭襄王知道了 , 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 , 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 , 和赵国换取这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 , 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 , 他要是耍赖 , 不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 , 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 , 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这么烦恼 , 就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 , 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
蔺相如来了之后 , 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 , 你看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 , 赵国弱 , 我认为您不答应也不行呀!”“可是 , 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 , 却不把城池给我 , 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地问 。蔺相如马上接口说:“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 , 假如赵国不答应 , 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 , 若秦国得到了璧玉 , 却不把城池给赵国 , 那错就在于秦国了 。因此 , 照我的看法 , 还是派人将璧玉送到秦国去比较好 。”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 , 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自告奋勇的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 , 臣倒愿意前往一试 。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 , 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 , 不把城给赵国 , 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
蔺相如到了秦国以后 , 见到了秦昭王 , 便把璧玉奉上 。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 , 高兴地不得了 。不断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细欣赏 , 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 , 却都不提起十五个城池交换的事 。蔺相如一看情形不对 , 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 , 这块璧玉虽然是稀世珍宝 , 但仍有些微的瑕玭 , 请让我指引给大王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 , 马上向后退了好几步 , 背靠着大柱子 , 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 , 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宝玉以后 , 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 。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 , 如果大王要强迫我交出璧玉的话 , 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 , 一起去撞柱子 , 砸个粉碎 。”蔺相如说完 , 就摆出一付要撞墙的样子 。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 , 连忙笑着说:“你先别生气 , 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 , 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 。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给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