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忠厚传家久不是一句虚言 , 王氏作为官宦之家 , 世代为官清廉、忠厚 , 从王言、王彻、王、王旦、王巩等几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洁、忠厚老实 。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 , 这是一副对联 , 横批是修善修德 。这两句话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 , 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 , 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 , 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
忠厚传家久的意思
把忠实、厚道的品德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 而诗书继世长的意思是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事情做 , 那样可以让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总体来讲重心还是放在忠厚品质与学习上 。
这两句话不仅在古代适用 , 现在我们做人也需要行得正坐得直 , 凡是要做到问心无愧 , 一些家族的优良品质和德行要继承 。另外 , 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 , 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活到老学到老 。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 , 这是一副对联 , 横批是修善修德 。这两句话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 , 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 , 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 , 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 。
忠厚传家久不是一句虚言 , 王氏作为官宦之家 , 世代为官清廉、忠厚 , 从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王巩等几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洁、忠厚老实 。比如 , 王祐劝杜重威效忠朝廷遭贬谪 , 却依旧写文章警示世人 。
扩展资料
史书记载 , 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 , 百官朝见天子时 , 三公皆面槐而立 。为此 , 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 。不过 , 随着王祐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 , 宋朝以后 , 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
北宋初期 , 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 。于是 , 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祐前去调查 。王祐核实后得知 , 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 , 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 。王祐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 。
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 , 遂迁怒于王祐 。因王祐秉性耿直 , 本应做宰相的他 , 仕途异常坎坷 。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 , 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 , 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
壮志难酬 , 王祐心有不甘 , 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 , 前程可喜 , 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 , 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 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 , 是众臣之首 。
30年后 , 王旦果真做了宰相 。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 。王祐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 , 先后踏入仕途 。
王旦病故后 , 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 , 遵王旦遗嘱 , 葬仪从简 , 甚至墓碑也未立 。直至38年后的1055年 , 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 , 要为其父立碑 , 赵祯慨然应允 , 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 。
于是 , 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 。陵墓竣工后 , 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 , 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 , 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
1073年 , 王素病逝 , 辽兵屡犯宋都 , 京城一带战事不断 , 加之黄河不断泛滥 , 祖坟面临厄运 , 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 , 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 , 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 。
几乎同时 , 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 , 供奉列祖列宗牌位 。1079年 , 王巩拜访苏轼时 , 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 , 并作《三槐堂铭》 。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 , 轰动一时 , 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