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是谁的陵墓( 三 )


杨子器料到李兴、李钅遂 会堵住泉眼,自己此去凶多吉少,早晨临行时赋诗一首:禁鼓元声晓色迟,午门西畔立多时 。楚人抱璞云何泣,杞国忧天竟是痴 。群议已公须首实,众言不发但心知 。
殷勤为问山陵使,谁与朝廷决大疑 。他自比战国时代向楚王进献美玉的卞和,认为自己做了杞人忧天的傻事儿 。现在,不知朝中谁能为自己雪清这不白之冤 。众官员也为杨子器担心,怕他惨遭李兴毒手 。
其实,泰陵金井即使没有出水,但从“风水”的角度看,该陵所见位置的确存在不少不合于“吉壤”条件的地方 。如梁份在《帝陵图说》中就曾这样评论泰陵的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 。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 。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 。
况乎黑岭南障,一无所见于前 。贤庄,灰岭之水出其左,锥石之水出发其右,二水虽合,环绕南流,流而散也 。……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谈 迁在《国榷》中也说:“泰陵临溪水,直流若干里,制又卑隘,识者知其地之不吉矣 。”
被毁坏的泰陵
不过,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 。《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 。此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 。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 。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当时,无论是选址还是构造,明十三陵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点,它不仅考虑了天时、地利,还综合了人和 。所以,从风水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块凝聚了天地灵气与人间气息的宝地 。然而,明十三陵虽然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它却阻止不了明朝走向衰亡的脚步 。
十三陵泰陵是谁的陵墓3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 。陵区占地面积80km2,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
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 。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永乐皇帝陵)、献陵(洪熙皇帝陵)、景陵(宣德皇帝陵)、裕陵(正统皇帝(即天顺皇帝)陵)、茂陵(成化皇帝陵)、泰陵(弘治皇帝陵)、康陵(正德皇帝陵)、永陵(嘉靖皇帝陵)、昭陵(隆庆皇帝陵)、定陵(万历皇帝陵)、庆陵(泰昌皇帝陵)
德陵(天启皇帝陵)、思陵(崇祯皇帝陵) 。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7座妃坟园寝(东井、西井、万贵妃坟、悼陵、四妃二太子坟、贤妃坟、郑贵妃坟及二李、刘、周四妃坟)和1座太监陪葬墓(王承恩墓),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苑囿等各式建筑 。
在陵域周围的10个天然山口(东山口、中山口、榨子口、西山口、德胜口、雁子口、锥石口、贤庄口、灰岭口、老君堂口)处修筑了城垣、拦马墙等防御设施,以保陵区安全 。
明代皇陵的营建分为卜选陵址、拟定规制、备料施工等几个步骤 。卜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 。一般先由卜选官员即朝中一、二品官员率风水堪舆人员依据风水理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经实地勘察后,选出一处或数处“风水吉壤”,上奏皇帝,必要时还要画出图样,贴上说明,最后由皇帝裁定 。
成祖朱棣称帝后即有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打算 。明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命令礼部尚书赵羾带领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来到北京附近踏勘陵地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昌平境内的黄土山找到了万年吉壤 。朱棣遂封黄土山为天寿山,降旨圈地方圆80里作为陵区禁地 。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 。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 。
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 。陵寝建造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皇帝生前所建陵,规模大且装饰华丽(如长陵、永陵、定陵);二是由嗣帝所建陵,因有先皇“从俭建陵”的遗诏或受葬期、国力的影响,规模小且比较简朴(如献陵、景陵);三是皇帝生前未来得及建陵,改朝换代后由下一朝代营建(如思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