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读后感(12)


“中国是弱国 。”这绝不仅仅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更是那时无奈的现实 。但藤野厳九郎是一个例外——他意图将先进科学技术借周同学之手传入中国,他与其他“热血”的日本“爱国”青年似乎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藤野先生的角度来讲,他没有关照周同学的特别义务甚至动机,这就说明了在他那一边,有许多大于民族情感与个人利欲的东西 。这决定了个人思想有时会高于整个民族的思想——这是辛德勒的信念,也是林肯的想法 。故,个体间的关系时常不受集体间关系的影响,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是高等动物,而非鸟兽抑或机械的根本原因 。那是博爱,是宽容,是质朴的友善……诸如此类,皆谓之“善” 。反之,因其出自个体,个体又各各不同,故万古之中,集体间的真正和平遥不可及 。
但,这也有好处 。日本作为侵略者的身份长达近百年,但却并未将仇敌这一形象定位在许多的中国国民心目中 。看今朝日系车在长安街上奔驰,川端康成、滨崎步与宫崎骏的艺术成就融入中国现代文化 。我们或许能发现,集体的仇恨会随个体的宽恕而瓦解 。换言之,渺小、松散、各异而又不断进步的个体智慧与情感的不断传承强大、集中、统一、不变的思潮才会退去 。专制、集权只能控制傻瓜——余谓之“从未存在过者” 。
如今读《藤野先生》,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真挚平实的情感其实是那么简单 。在一个动荡年代中,两个本是敌人的朋友创造了一段千古佳话,它既不能否定日本曾经的军国主义,也无法动摇中华民族不变的爱国热情,但它说明了一点——个体悄然改变集体的旋律,集体却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个体的意志 。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2晚上躺在床子看书的习惯恐怕有十几年了,不想这习惯还居然传给了小孙子!不过爷孙俩有所不同,孙子躺在床上看书常常到半夜,入睡后则一觉睡到天亮 。但我则常常半夜醒来,于是开开床头小灯,如后随便在床上摸一张文滴周刊或拿一本书读起来,有时十几分钟就能重新入睡,有时读出兴趣来则要一小时左右 。
昨晚半夜醒来,拿起了前些日子在永辉超市买的号称"世界最美的散文全集",读起了鲁迅写的藤野先生 。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遇到的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他不但把鲁迅的课堂笔记拿去精批细改,添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做到他所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鲁迅在黑瘦先生的教育下自然取得了好成绩 。然而这高分被人误解为泄题所得,他们认为弱国国民是不可毹考60分以上的 。这件事对鲁迅很有刺激 。而此时,叉时逢日俄战争,战争在中国边界进行,自然少不了中国人参和其中,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使鲁迅改变了学医的主意而改学文 。
当黑瘦先生知道后,无不为之惋惜 。黑瘦先生的心血白费了,鲁迅用心地学会那些骨学,血管学,神精学,解剖学,都白学了,在后来真的一点都没用上 。可以说鲁迅是白费了一年的时光 。但这并不防碍鲁迅见识的增长,正因为鲁迅有这段不平常的经历,才使其精神顿时醒悟过来,使其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是有一定渊源的 。
但如今,在我看来,所学非所用者普遍存在 。我们的中学特别是高等学府对课程设制是否也应该动点脑筋,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呢 。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 篇3《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鲁迅把他成长道路上的一幕幕写在了纸上,让人们更了解他 。我喜欢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时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土,虽已隔7、8年但“我”还历历在目,多么富有童趣 。
我也喜欢《藤野先生》,主要写出了鲁迅去东京弘文书院学习,遇到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他胃学、血管学、神经学、解剖实验和局部解剖学,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在学习中对鲁迅先生给予关心、呵护,他把鲁迅先生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对鲁迅先生的帮助很大,在学习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
当鲁迅先生要离开他时,他依依不舍,赠送给鲁迅先生相片并要求多联系,可惜鲁迅先生不敢给他写信,怕他失望,只能默默的收藏着他修改过的讲义作为纪念,可惜在一次迁居过程中遗失了,连最后的纪念也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