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的眼睛为什么有一点白

鹦鹉鱼眼睛上有一层白色的翳,一般是水霉病 。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
治疗方法:
1、福尔马林100~250ppm,流浴1小时;
2、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1~1、5%20~30分钟,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孔雀石绿食用鱼禁用;
4、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
鹦鹉鱼眼睛有白色凸起鹦鹉鱼凸眼发白怎么回事?鹦鹉鱼眼睛有白膜
蒙眼病 。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污浊的水中各种有害细菌滋生严重,在这样的水中生长,即使身强体壮的观赏鱼品种也会被有害细菌入侵患上蒙眼、烂鳍、烂肉、水霉等疾病,而且污浊的水质也不适宜观赏热带鱼 。所以最好换水 。
鹦鹉鱼的眼睛上有白膜,主要是细菌所致,使其得了蒙眼病 。鹦鹉鱼得了蒙眼病后,可以给其涂抹金霉素眼药膏或是滴氯霉素眼药水,后期养护时,还要定期给鹦鹉鱼换水 。
鹦鹉鱼在养护期间,若是发现眼睛上有白膜,可能是得了蒙眼病 。鹦鹉鱼得蒙眼病,可能是长期没有给其换水,由水中大量的细菌引起的 。
在养护期间,若是鹦鹉鱼得了蒙眼病,可以给其涂抹金霉素眼药膏 。养护期间,也可以定期给鹦鹉鱼滴氯霉素眼药水,对鹦鹉鱼眼部的恢复有帮助 。
后期养护鹦鹉鱼,需要定期给鹦鹉鱼更换水源 。在养护期间要保持水质洁净,还可以在水中滴加适量的抗生素,对鹦鹉鱼后期的生长有好处 。
鹦鹉眼睛发白是什么原因鹦鹉鱼眼睛上有一层白色的翳,一般是水霉病 。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
诊断
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
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 。
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 。
治疗方法:
1. 福尔马林(formalin)100~250ppm,流浴1小时 。
2. 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
1~1.5%,20~30分钟 。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
3.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食用鱼禁用 。
4.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
5.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 。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
预防措施:
⑴鱼体水霉病的预防
①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用200㎎/L生石灰或20㎎/L漂白粉消毒 。
②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
③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鱼 。
⑵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①加强亲鱼培育,提高鱼卵受精率,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 。
②鱼巢洗净后进行煮沸消毒(棕榈皮做的鱼巢),或用盐、漂白粉等药物消毒(聚草、金鱼藻等做的鱼巢) 。
③产卵池及孵化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
④采用淋水孵化,可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
⑤鱼巢上黏附的鱼卵不能过多,以免压在下面的鱼卵因得不到足够氧气而窒息死亡,感染水霉后再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 。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 。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
鹦鹉鱼眼睛有白膜怎么治这是鹦鹉鱼常见病的一种,俗称鹦鹉鱼蒙眼 。这种病的明显特征就是眼睛有一层白雾,主要是由于水中微生物细菌增生,感染水质,造成水质不良引起的 。严重的有可能会眼睛出现絮状物,发现这样的现象,这种疾病往往会使鹦鹉鱼变白,鹦鹉鱼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 。
看严重程度而定,如果就是普通白膜老三样处理即可,具体做法是,换取鱼缸中1/2或者1/3的水,升温到32°,加大盐爆氧,盐的浓度为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