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被称为曲状元的作家是

马致远,号东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散文家 。马致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所作散曲作品有小令114首以及套曲26套,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全元曲》第三卷中收有马致远的杂剧7种 。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儒家礼乐思想在其前期音乐生活中起主要作用 。中年后,随着自身政治生涯的改变,马致远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 。其时,马致远专门从事杂剧与散曲创作,无论是抒怀叹世散曲,还是神仙道化杂剧,都流露出明显的道家归隐思想 。
马致远的散曲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展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
马致远制曲艺术精湛,长于心理刻划,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作散曲语言清丽本色,人物栩栩如生,充满画意而风格飘逸、奔放、老辣、清隽,意境高妙,提高了散曲的意境 。


我国古代被称为“曲状元”的作家是谁?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与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贾仲明《凌波仙》
马致远(约公元1250—1323年),其名不详,致远为字,号东篱.生卒年不详,只知其晚于关汉卿、白朴,而早于散曲家张可久.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
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是?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马致远 。
【我国古代被称为曲状元的作家是】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
主要作品
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西华山陈抟高卧》等 。
散曲
《清江引·野兴·林泉隐居谁到此》、《拨不断·叹世》、《拨不断·菊花开》、《拨不断·酒杯深》、《拨不断·叹寒儒》、《寿阳曲·远浦帆归》、《寿阳曲·潇湘夜雨》、《寿阳曲·江天暮雪》等 。
扩展资料:
艺术特点
杂剧:马致远的杂剧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其剧作大抵写实的效果并不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么突出,戏剧冲突通常缺乏紧张性,剧中人物往往游离戏剧冲突去作大段的抒情,以借剧中人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
至于杂剧内容,则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 。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等 。这些道教神仙故事既表现出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又包含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 。
散曲:其散曲大致可分为4大类:写景、叹世、闺情、世象 。存世散曲约130多首,其叹世之作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故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视为“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其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曲状元是谁 谁被称为曲状元1、曲状元是指:马致远 。
2、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曾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3、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