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词以“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领起 , 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 , 形成词意的连续性 。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爱的一个江南城市 。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 , 那么 , 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画作了 。
作者很爱西湖的春天 , 他在词里偏偏不写杭州之春 , 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 。他写杭州之秋 , 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 , 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 。“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 , 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 。这座古刹有许多传说 , 有的还蒙上一层神话色彩: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树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 。作者曾在寺中赏月 , 中秋节桂花飘香 , 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 。山、寺、月影下 , 寻桂子 , 写出了幽美的环境 , 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 。然而 , 词人回忆杭州还有另一种境界使人难忘 。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头” , 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 , 潮头可高达数丈 , 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 , 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 , 显得趣意盎然 。“郡亭枕上看潮头” , 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 , 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 , 相辅相成 , 相得益彰 。白居易是热爱杭州的 , 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 , 又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 。
第三首词在思想艺术上都不及第一、二首 , 加上他又写到歌舞生活 , 因而许多选本都不介绍它 。其实它在写法上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的 。前两首词虽然也写到人 , 但主要还是写景 。第三首点到吴宫 , 但主要却是写人 , 写苏州的歌舞伎和词人自己 。从整体上看 , 意境的变化使连章体词显得变化多姿 , 丰富多彩 。
吴酒一杯春竹叶一句 , 一来 , 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 , 二来 , “春”在这里是形容词 , 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 , 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 , 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 , 文人大多爱酒 , 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 , 喝着吴酒 , 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 , 即是美女 , 西施就被称为“娃” , 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白居易这样写 , 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 。作者不是纵情声色的人 , 他欣赏的是吴娃的歌舞 , 希望能重睹演出 , 因而回到洛阳后说:“早晚复相逢” 。
三首词 , 从今时 , 忆起往日 , 最后又回到今天 , 从洛阳到苏杭 , 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 , 今、昔 , 南、北 , 时间 , 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 , 神驰江南 , 抚今追昔 , 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 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 , 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 , 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 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 , 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 , 艺术概括力强 , 意境奇妙 。
文章插图
《忆江南》是什么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赏析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① 。日出江花红胜火② ,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 , 言而无文 , 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 , 流传至今 , 已是一千多年 , 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 , 那么这寥寥数语 , 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 , 在杭州呆了两年 , 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 , 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 , 曾漫游江南 , 旅居苏杭 , 应该说 , 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 , 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 , 回到洛阳后十二年 , 他六十七岁时 , 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 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 , 实属不易 , 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 , 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 , 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 , 异色相衬 , 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 , 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 ,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 , 山青花欲燃” , 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 , 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 , 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 , “夕照红于烧 , 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 , 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 , 在白居易的笔下 , 从初日 , 江花(可能是水花) , 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 , 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 , 色彩绚丽耀眼 , 层次丰富 , 几乎无需更多联想 , 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 , 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 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 , 往往子堕 , 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可以拾得 , 那么看起来 ,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 , 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 , 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 , 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 。白居易是诗人 , 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 , 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 , 徘徊月下 , 流连桂丛 , 时而举头望月 , 时而俯首细寻 , 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 。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 。一个寻字 , 而情与景合 , 意与境会 , 诗情画意 , 引人入胜 。也许 , 月中桂子只是传说 , 那么钱塘潮奇观确实是存在的 。寻桂子不一定能寻到 , 潮头却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极深的景观 。钱塘江自杭州东南流向东北 , 至海门入海 。钱塘潮每昼夜从海门涌入 , 异常壮观 。钱塘潮在每年中秋后三日潮势最大 , 潮头可高达数丈 , 正因为如此 , 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 , 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 , 趣意盎然 。上句写跑去寺里寻找那美丽的传说 , 下句写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钱塘潮 , 一动一静 , 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内心蕴涵的种种心理活动 , 也许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难忘 。第三首 , 写的是苏州 。吴酒一杯春竹叶 , 也许有人会说 , 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 , 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 , 二来 , “春”在这里是形容词 , 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 , 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 , 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 , 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 , 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 。文人大多爱酒 , 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 , 喝着吴酒 , 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 。“娃”者 , 即是美女 , 西施就被称为“娃” , 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 。也许白居易这样写 , 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 。十多年后 , 他在洛阳 , 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 , 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 。早晚 , 是当时的口语 , 意思就是何时 。三首词 , 从今时 , 忆起往日 , 最后又回到今天 , 从洛阳到苏杭 , 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 , 今、昔、南、北 , 时间 , 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 , 神驰江南 , 抚今追昔 , 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 , 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而我们今日读此词 , 则因为白居易的出色描写 , 也能得到某种精神满足 , 不知当时白居易是写给自己回忆的 , 还是留待后人欣赏的. 第一首注释: ①谙:熟悉 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③蓝:蓝草 , 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 , 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日出时 , 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 , 春天来了 , 江水绿如蓝草 。能不想念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凝举袂 ,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这首词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 ,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乐天春词 , 即指白居易〈〈忆江南〉〉词 。这是一首伤春词 , 首两句感叹洛城春去 , 写人与春天的惜别之情;中间两句 , 拟人的手法写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弱柳随风舞动,仿佛挥袖伤别;兰草沾着露水 , 仿佛洒泪辞春 。最后一句是“曲终奏雅” , 一语道出:面对此情此景 , 即使独坐也要发愁 。在短短的五句话中 , 能写出这么深厚的情感 , 是很不容易的 。清人况周颐称这首词为"流丽之笔" , 简洁明快确实是刘禹锡小词的一大特色 。点评: 唐贤为词 , 往往丽而不流 , 与其诗不甚相远也 。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 , 流丽之笔 , 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 。唯其出自唐音 , 故能流而不靡 , 所谓“风流高格调” , 其在斯乎?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赏析 忆江南词三首①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④ , 郡亭枕上看潮头⑤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 其次忆吴宫⑥; 吴酒一杯春竹叶⑦ , 吴娃双舞醉芙蓉⑧ 。早晚得相逢⑨! [注释] 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 , 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 , ”“因白氏词 , 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②谙(ān庵):熟悉 。③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 , 用法犹“于” , 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 , 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④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 “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 ⑤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 , 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 , 水被夹束 , 势极凶猛 , 为天下名胜 。⑥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 , 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⑦竹叶:酒名 。⑧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⑨早晚:犹言何时 。[赏析] 这三首词当是诗人卸苏州刺史任 , 回到洛阳以后所作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 , 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 , 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 , 仍然恋恋不已 。这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 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 , 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 , 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 , 写得生机盎然 , 色彩艳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 , 红得胜过火焰 。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 , 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 。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 , 碧波千里 , 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 , 这深浓的碧绿色 , 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 , 便觉更加绚丽夺目 。诗人敷彩设色 , 用色彩明艳的词藻 , 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 , 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 , 总体的描绘 , 来表明“江南好” , 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 。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 , 寺僧曰:‘此月中种也 。’至今中秋望夜 , 往往子堕 , 寺僧亦尝拾得 。”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 。但是 , 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 作品运用这一传说 , 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 , 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 , 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 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 , 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 , 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 , 能歌善舞 , 她们的舞姿 , 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诗人以美妙的诗笔 , 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 , 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 , 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 , 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 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 , 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 , 艺术概括力强 , 意境奇妙 , 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古诗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 ,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 , 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 , 春天里 , 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 瓦斯爆炸的条件,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规定煤矿正常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 拍照构图的基本形式16种[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及图片]
- 快递退货退款流程[已经拆过的快递怎么退]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什么意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民营就是私企的意思吗 民营企业是什么意思
- 花露水成分,花露水的成分是什么啊`越全越好啊`?
- 最基本的化妆步骤,新手如何画出自然的裸妆,有哪些化妆品和化妆工具推荐?化妆步骤如何?
- 怎样做馒头才好吃 馒头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图片
- 5寸照片是多少厘米,5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厘米
- 我们需要帮助的英语翻译 我需要帮助的英文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