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陆逊,刘备能打败孙权吗

夷陵之战,以陆逊完胜而告结束,刘备不仅损失了几万人马和众多大将,还差一别丢失了自已的性命 。然而,孙权却没有剩胜追击,布置一番后,东吴撤退了 。不仅如此,孙权还派人到蜀汉和刘备讲和,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被大形势所迫,另一方面,孙权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物,他知道孙刘共同的敌人是魏,而不是彼此之间 。
襄樊之战后的曹孙关系 。
襄樊之战后,曹魏和东吴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 。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登基后,孙权立刻上表称臣 。魏文帝曹丕很高兴,
黄初二年八月,曹丕命孙权为吴王,同时授予孙权调兵用的金虎符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 。撤销孙权骠骑将军一职升任大将军 。继续持节督交州,仍兼任荆州牧 。给孙权加九锡 。
总之,曹丕把能够给予孙权的都给了,面子上给足了 。曹丕希望从此开始,曹,孙能够共同对付蜀汉 。
但是,他们之间还有一道坎过不去,那就是孙权把儿子送到曹魏当人质 。所以表面上和睦,暗地理却潜伏着分裂的危机 。
夷陵之战后的曹孙关系 。
夷陵之战,刘备败得狼狈不堪,退到白帝城后,刘备不走了 。他给陆逊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贼今巳在江陵,吾将复东 。
这句话,前半句是亊实,后半句是刘备说大话 。此时的刘备根本无力反击,说这话只是挣面子而已 。
陆逊回了信,信中说: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口气相当强硬 。
话可以这样说,亊却没有这样做,陆逊准备撤军了 。
来到前线的孙权对于打还是撤征询陆逊意见时,陆逊立主撤兵,他认为当务之急应当提防曹魏的背后偷袭,不宜再追击刘备了 。
其实,孙权比谁都明白,曹孙不可能永久结盟,决裂是早晚的事 。
孙权主动讲和 。
孙权在三国时代,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的君主,在他眼里东吴的利益最大,为此,可以不要面子 。为了对抗曹操,他可以联合刘备,甚至可以借南郡给刘备 。为了得到荆州,他可以背信弃义转而与曹操结盟 。为了对付刘备,他还可以向曹丕称臣 。
孙权对时局和时机的把握很精准,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
夷陵之战后,曹丕继续催促孙权送质子过来,但孙权干脆不予理睬 。同时,孙权也不傻,知道凭一己之力不足以对抗曹魏,必须和刘备讲和 。以防东吴和曹丕开战时,刘备背后的袭击,形成夹击之势 。
那么,刘备会同意吗?会 。这一点,孙权同样有足够的把握 。因为,刘备手中的牌不多了 。这是因为,一,经过夷陵之战的打击,刘备的身体己经不行了 。二,蜀汉不可能和曹魏结盟 。一切都在按照孙权的思路在进行 。
黄初三年九月,曹丕在多次催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未果的情况下,分三三路大举讨伐东吴 。
孙权在和蜀汉讲和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从容应对,曹丕无功而返 。
为什么陆逊打败刘备后,还要求和呢?先让我们分析一下赤壁之战以后接下来几年魏蜀吴三方的实力变化 。
先是以曹操为首的曹氏一族 。赤壁一战之后,曹操虽折损了八十万人马,但魏国控制的领土依然最多,还有许昌、洛阳、徐州、青幽并冀兖等州占据半个天下,后又平定北方的马腾韩遂等势力占据西凉,安定、天水等地(盛产战马),消除了后方隐患 。魏国依然是三国中势力最强大的存在 。
再是以孙权为首的东吴 。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一战中,刘备最弱投入战力最少,水上作战主要靠的是吴国水军,虽然赤壁一战大败曹操,但十来万人马对战八十三万的曹军就是砍木桩也够戗的,此战对于家底不厚的东吴也是伤筋动骨 。再加上赤壁之战后最大的战利品荆州被刘备诸葛亮截取 。东吴被阻断在长江以东,偏居一隅 。平原陆地作战所需骑兵,重甲兵、步兵更是短板 。加上之后东吴对曹操占据的合肥五次征伐战(希望扩大占线对外扩张) 。结局是二次大败,三次平局,作为攻方平局就是输 。因为大军一动就是经费在燃烧啊 。因此东吴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基本没有大发展 。

没有陆逊,刘备能打败孙权吗

文章插图
其次是以刘备为首的蜀国 。赤壁之战时刘备本是最弱一方 。但之后空手套白狼获得荆襄九郡,这可是盛产粮食的好地方尤其是江夏 。南郡更是九郡门户既是据敌也是出兵讨伐中原的最佳地理位置 。(诸葛亮在隆中对就说明荆州之重,在北伐连连无功时也多次提及要是荆州还在北伐就不会如此艰难,我怀疑刘备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只是其次,更重要是荆州的重要性导致 。)刘备得荆州后在其基础上势力日益强盛,后又收服武陵、零陵、长沙、贵阳四郡,在庞统帮助下得到西部川蜀之地,在汉中更是大败曹操几十万兵马,傲世群雄自封汉中王,此时刘备实力已能和曹操并驾齐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