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叶生》,表达了科举制度下书生的心酸和悲凉( 二 )


妻子此时惊恐万分,站得远远的对他说道:“你不是已经死了好多年了吗?怎么能说成了贵人呢?这三四年间,我一直没有安葬你的原因,是家里实在太穷,儿子尚小,如今老大才刚刚成年,近日就要补个好日子将你安葬了,再不要作怪了,吓死活人了 。”
叶生听了妻子的话不知是真是假,他徘徊间走进了屋里,看见自己的灵柩还停放在那里,顿时跌倒在地,失魂落魄间便扑了上去,一下便消失在了房屋内 。
随行人,再一看那衣帽鞋袜就像金蝉脱壳一般原原本本的留在了地上,而叶生本人却不见了踪影,妻子见此情景,先是有些惊骇,随后便抱起丈夫的遗物痛哭了起来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叶生》,表达了科举制度下书生的心酸和悲凉

文章插图
儿子放学回来,看见家门口停放着马匹,问清楚来历,然后惊诧的跑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含泪把自己刚才所见到的一切告知了儿子 。随后询问跟随叶回来的人,这才知道了原委 。
仆从回去以后,丁公子得知事情的真相,泪如雨下,立刻命人备上车马到叶家去凭吊,亲自出钱为恩师举办了丧事,以举人的礼节,安葬了叶生 。
临走时丁公子又给叶家留下一大笔钱,让叶生的儿子好好读书,并托付学政大人给予关照,一年后,叶生的儿子考取了秀才 。
暮有话说
丁公乃叶生伯乐
韩愈曾经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很显然,夜深就是那一匹千里马 。他的文章在当时来看,确实能够出人头地,这也在后来他考中举人时得到了证明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叶生》,表达了科举制度下书生的心酸和悲凉

文章插图
可这世间总有一些我们不能如愿的事,生前叶生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心愿未了,以至于他死后灵魂竟然离开了身体,跟随在丁公左右,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
只是叶生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己生前郁郁不得志,变成鬼还日夜想着完成他的愿望,最终如愿以偿,可衣锦还乡时,却看到自己的灵柩 。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叶生报丁公恩情
令人欣慰的是,他借着最后的机会,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全都教给了丁公子,这也让丁公子考取了功名,而丁公子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也资助他的孩子完成学业,最终考中了秀才 。叶生报答丁公所种的种子,终于在自己的儿子这里结出了果实 。
古人的科举考试和现代教育
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古时候那些书生为了考取功名所下的功夫 。他们想要凭借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可当我们回归现实,去想想如今每个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当代学子,便再也不觉得当时奇怪了 。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出人头地,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是一种迫切的心愿,这是努力了十几年所要达到的目标 。
也许现在来说,高考比当时的科举考试轻松了很多,至少在如今的时代中,你只要认认真真的完成学业,最起码能够去大学中完善自己 。只要你肯努力,肯勤奋,便能够在现如今的这个时代中,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叶生》,表达了科举制度下书生的心酸和悲凉

文章插图
然而在当时来说,考取不了功名,便只能一辈子孤苦伶仃的种着几分薄田勉强维持生计 。蒲松龄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诉说了当时科举考试背景下的封建社会,人们为了出人头地到底能有多么艰难,读完故事,我们也更应该努力凭借自己的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叶生》,表达了科举制度下书生的心酸和悲凉】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