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上,康熙愤怒地呵斥道:“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在影视剧中,康熙余怒未息,大声呵责明珠:“实乃大清国第一罪人”!
文章插图
题目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其实,这个逻辑是套用康熙的说法 。平心而论,不管是康熙或者是楼主,作出这样武断的评价,都是十分不客观的 。
在乾隆朝的后期,因为他骄枉自大、极端自私,在其身上,已经看不到一丁点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感,浑身弥漫的是今宵有酒今宵醉的狂浪心态 。这一点,从乾隆四十五年至六十年推行的议罪银制度,就是很好的注脚 。
下面,重点陈述关于议罪银的那些事 。
第一,设立议罪银的原因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月,和珅被任命总管内务府大臣 。当时,内务府尚有余银170万两,然而架不住和珅的贪墨和皇室的挥霍 。终于,在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内务府首次财务赤字13万 。于是,和珅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宛转地汇报给了乾隆 。
文章插图
乾隆听了十分上火,为什么呢?因为乾隆正在筹划第五次南巡,依据康熙南巡的惯例,南巡费用是不能从国库走帐的,只能由官商资助或者皇帝的内库出资 。乾隆当时已经南巡了四次,官商资助这一块,朝中传出了风言风语 。乾隆是个好面子的人,再怎么也不好意思大张旗鼓地那样干了 。现今,和珅为内务府的财务报急,而自己又金口玉言地许下第五次南巡的诺言,乾隆一时为难了 。
幸好他有个贴心的下属和珅,和珅是做足了功课前来汇报的 。他建议乾隆:节流是行不通的,那样会委屈了皇帝和后宫 。而开源是十分有必要的,就从那些犯事的官员事上扒银子,这么做既不伤害老百姓,又能够充盈内库 。
乾隆听了频频点头,然后君臣两人就亲密无间地开始起草关于议罪银的相关制度 。
第二,议罪银制度
议罪银又称“自行认罪银”、“自请认罚银”,是对犯罪的(一般罪行不大)高级官员准许其缴纳高额罚银赎罪(或减罪)的制度 。
文章插图
关于收取议罪银,乾隆对外的理由冠冕唐皇,他的大意是:朝中督巡一级的高官,这样的人才不好培养,不能因为犯一点小过就罢免和入刑,容易伤了朝廷的元气 。朕本着以宽为怀,让其罚银赎罪,所罚银两,用于建造地方上的公用工程 。
“即或议缴罚项,皆留为地方工程公用 。”然而依据《密记档》上的记载,在现存的六十八件议罪银案中,奉旨结交户部或地方工程备用的议罪银件数不及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余的都入缴内库 。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大臣尹壮图反对议罪银制度 。
他上疏曰:“请停督抚等罚银之例,将罚项改为记大过若干次,如才具平常者或即罢斥,或量予京职,毋许再膺外任 。”一年以后,这个不懂君心的耿直人被乾隆劝退了 。
第三,议罪银的弹性很大
议罪银制度因为成立的动机不光明正大,所以就没有可依据的具体标准和条款,总之一句话:模糊政策 。
模糊状态1,没有明确的罚没数额
因为犯事的官员级别高,大多是督抚那一类的,档次摆在那 。交少了肯定不行,那变成打发叫花子,上纲上线地说,叫“轻辱皇上” 。所以,议罪银的起步价是一万两以上,当然,也有缴纳几十万两的 。
史载: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以“溺职”罪被内务府议处革任的全德通过缴银十万两换来乾隆降旨从宽留任 。次年八月,全德又自行议罪,奏请于两淮盐政任内收受商人“供应银”十九万二千两,情愿加一倍缴出,共交银三十八万四千两,分限五年完交 。
看看!议罪银挺前卫的,连分期付款的方式都用上了 。
模糊状态2,议罪银不仅有赎罪的功能,还有预防受罚的功能
比如:河南巡抚何裕城有一次在看朱批奏折的时候,“啪”!一滴墨水沾污在上面 。朱批奏折是要上缴存档的,他吓坏了,“惶惶不可终日”呀 。后经师爷的提醒,才想起有议罪银这个好政策 。于是,他自请议罪,罚银三万两 。
这个手笔有点大,闹得乾隆同志也不好意思收 。一个偏要缴,一个不肯收,推来推去,乾隆半推半就地收了一万两,算是意思意思 。
- 为什么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
- 有钱无子女老人何处养老
- 为什么视频播放量越来越低
- 用酵素浇花为什么会发黄
- 哪个牌子的牛奶好喝有营养 盘点十款超好喝的牛奶
- 职校成考有什么区别
- 衣服尺码对照表身高体重 所有衣服尺码表大全
- 为什么双鱼男着结婚,双鱼座男生的脾气性格是怎么样的
- 为什么双鱼男对我突然很污,双鱼男对你很色说明什么
- gre考试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