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及写作背景

水浒传是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 。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 。《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 。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 。
《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 。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 。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小说描写从高俅到郑屠夫之流上上下下各色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由他们组成了一个黑暗统治网,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农民革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 。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
【《水浒传》作者及写作背景】《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而汇合、由盲目行动而变为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以及最后受招安、彻底失败的全过程 。这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斗争的兴亡史 。《水浒传》在真实地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生活的过程中,也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斗争策略方面的经验 。
《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反映了比较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 。农民阶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历史形成的思想局限 。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忠君观念也对《水浒传》的作者产生影响 。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实行的招安政策,无疑也对招安的描写产生影响 。因而招安的描写,既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想矛盾 。
正在读《水浒传》,看到第四十九回,所以很有兴趣来回答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据说和刘伯温是发小,又属于同一位老师 。那时候元朝在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的打击下,以摧古拉朽形势迅速瓦解,朱元璋顺天应民,建立了大明王朝 。新旧政权交替之时,正是人民思想解放,产生碰撞之时,此时,文学名著迭出,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戏曲作家和小说家,被后世誉为四大名著的中的三部都在此时诞生 。
那时,各种坊间传说流传己久,一些故事到明初时已初俱规模,坊间、街头、酒吧、茶馆到处都有说书人的身影,人们在茶余饭后,到酒肆茶馆里或酌上一杯小酒,或听书品茗,或欣赏戏曲,前代的一些轶事趣闻经说书人的讲解而天下流传 。施公才高八斗,又是进士出身,对文化有敏感的洞察力,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学的信息,因此潜下心来整理、组织、采访、查阅各种资料汇集下来,润色、加工,终成一代名著《水浒传》 。
《水浒传》主要讲了北宋时,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背景,叙述了起义的起因、经过、壮大和辉煌,以及最后衰落的历史事实,歌颂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扶危济困的英雄事迹,塑造了他们武艺高强、豪气干云;虽萍水相逢,但却肝胆相照,一起喝酒吃肉、纵横捭阖的英雄气概,但是正当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在首领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走进了北宋朝庭,但却受到了以高俅为首的奸臣的迫害,从此走上了惨烈悲状、离心离德的境地,特别是征方腊之后,整个梁山队伍人心涣散、分萌离析,一百零八名好汉死的死,出家的出家,退出的退出 。可悲的是宋江还对奸臣们摇尾乞怜,奴颜卑膝,彻底伤了天下豪杰们的心 。既便这样,仍然没有唤起奸佞的良知,一杯毒酒,,是朝廷对宋江忠心的回报,也为整个梁山起义划上了句号 。给后世留下了一个悲惨的结局,成了一部旷世奇冤,令人无限感伤 。
也许在施耐庵的心里,创作《水浒传》的意图在于反映皇权下人们生活的困苦,提醒当政者勿宠幸奸佞、不辨忠奸,致使忠臣蒙冤,值此新王朝刚刚建立,也是给统治者一点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