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诗意和情感 虞世南蝉古诗翻译

【蝉的诗意和情感 虞世南蝉古诗翻译】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年7月11日),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 。虞世南,隋大业初授秘书郎 。入唐,太宗引为秦府参军,弘文馆学士 。贞观七年(633)转秘书监,赐爵水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水兴” 。
诗意: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利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
主旨: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名句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的是蝉鸣声 。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