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我国古代总角的年龄段是几岁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 。因为古代孩子没长大的时候喜欢把头发梳成两个小角似的模样,总角之称也就是这么来的 。总角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之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文章插图
古代总角的年龄段分数线是多少岁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后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
文章插图
垂髫、总角、豆蔻、弱冠各指什么年龄1、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4、垂髫:亦作“垂龆 ” 。指儿童或童年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扩展资料: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 。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 。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 。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
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总角所指的年龄段,符合我国古代总角的年龄段是几岁?】首先古人没有“周岁”的称谓 。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则分别对应为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九十岁、百岁”
古人对一岁以内的小孩子,有分阶段的称呼:
一、幼年
(一)1岁以内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
(二)1 至1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
二、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
另外对年龄段引用比较有名的是孔子《论语》中提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逆行者什么意思_逆行者的含义
- 扫书是什么意思
- 车牌是什么意思
- 苏州新区属于哪个区,苏州新区指的是哪?
- 南海八珍是什么
- 裤子32码指的是哪里的尺寸 32码的裤子是什么尺寸
- 妯娌关系是什么意思呀
- 18k金是纯金吗
- 春风节气指的是什么
- 初恋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