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古代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是明朝 。长城始建于西周时期,其主要作用是抵御外敌入侵,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 。长城修缮鼎盛期在秦朝,长城当时的长度超过2.1万千米,是历史上长城长度最长的一段时间,现存的长城遗址多是在明朝修筑的 。
关于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区市 。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 。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长城,历经数千年烽火的洗礼,在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辉煌和光荣的同时,也目睹了令后世难以忘怀的灾难和伤痛 。以下是我整理的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希望可以让你更加了解长城 。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古代长城修建的朝代:西周 。
长城(Great Wall)又称,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就源于此 。
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
统一天下后,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
关于长城的资料
从2006年4月开始,中国长城资源调查组的成员,就带着专业的技术工具一直在野外山间攀爬、测量 。两年多以来,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走过多少山路,查找过多少处长城遗址,重复过多少次类似的动作,又在长城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队员们精心地呵护着脚下的碎石残土,他们知道,长城虽然至今还倔犟地挺立着它那历经沧桑的身躯,但毕竟已是一个耄耋老人,再也经不起任何外力的摧残了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文物,长城一直以来都缺乏一套实时更新的全线状况资料,长城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 。从2007年起,由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共同进行长城测量工作,借此得出长城的准确长度 。
根据明代史料记载,长城全长约6300公里 。但一项由中国长城学会组织的调查显示,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明长城墙体保存较完整的部分已经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不到30%,墙体和遗址的总长度不超过2500公里 。其他朝代的长城更是不堪言说 。长城遭受种种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保护、抢救性修复被毁坏和濒临毁坏长城的任务日趋紧迫 。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跋涉,勘探队员们手拿先进的定位仪器和侦测工具,终于有了令人激动的新发现――河北省抚宁县北部的这三座地堡式防御工事,从未见于文献资料以及历史调查记述 。队员们这次发现填补了长城防御设施类型的空白 。
三个地堡全都建在长城的墙体上,只有这一个保存相对完整,另两个大部分已经坍塌 。从保存下来的这个地堡式建筑,可以大体看出它的防御特点 。它建于长城墙体之内,便于士兵隐蔽,进行自我防护 。墙上的射孔,便于随时监控敌情,展开进攻 。这一防御设施的发现充分证明,长城作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绝不仅仅是一道城墙那么简单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是一座砖石砌成的保护墙,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墙体坚实,牢不可破 。因此,除了砖石本身的质地,稳固的衔接也成为一个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石头之间的固定,一般使用的`是铁片,少量的使用石灰 。山海关老龙头的海中部分,则采用了鱼尾榫进行固定 。
除了用各式材料人工修筑的墙体外,也有很多长城,巧妙地利用斧劈刀削般的崖壁作为天然屏障,将墙体与崖壁巧妙地结合,形成防御体系 。
秦汉筑起万里长城
自春秋战国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就一直是中原帝王的心头之患 。为防范游牧民族不期而至的进攻,历朝历代的诸侯、皇帝,都忙着建长城、修长城 。这项任务就像火炬,沿着中国的历史脉络,连绵不断地往下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