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时间知觉有何特点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实际上人们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媒介来反映时间的 。
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比较低,幼儿初期儿童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如“早晨”,是指起床的时候,“下午”是指妈妈接回家的时候 。他们对于一些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如“昨天”、“今天”和“明天”,难以正确掌握,一般地说,他们只懂得现在,不理解过去和将来 。
幼儿的时间知觉随年龄增长而错误减少,渐趋正确,但幼儿的时间知觉也会随着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
第四节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1、幼儿的时间知觉随年龄增长而错误减少,渐趋正确 。
2、五岁幼儿对时间长短的估计极不准确,不稳定 。六岁幼儿基本上与五岁相似,只是对短时距(3秒、5秒)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程度略有提高 。七岁幼儿能主动利用节拍器计数 。长时距(15秒、30秒)知觉的准确度有一定程度提高,而短时距知觉仍与六岁相似 。?
3、各年龄幼儿再现短时距均表现为错后多于提前,再现长时距则表现为提前多于错后 。随着年龄增长,提前趋势下降,而错后趋势上升 。?
4、幼儿时间知觉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
扩展资料
相关发现:
心理学家发现,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与估计的时间不完全一致 。人的时间知觉与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有关 。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内容贫乏枯燥的事物,使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积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短,消极的情绪使人觉得时间长;期待的态度会使人觉得时间过得慢 。
【幼儿的时间知觉有何特点】一般来说,对持续时间越注意,就越觉得时间长;对于预期性的估计要比追溯性的估计时间显得长些 。一些实验还表明,时间知觉明显地依赖于刺激的物理性质和情境 。
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估计不足;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则估计偏高 。有关的材料还表明,时间知觉与刺激的编码有关,刺激编码越简单,知觉到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 。相等的时间间隔(40或80毫秒),空白间隔比填充音节的间隔显得短 。
幼儿的时间知觉有何特点?幼儿的时间知觉特点,(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
对于孩子的知觉活动,会有哪些特征?个人认为幼儿对知觉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 。婴儿期,宝宝主要任务是吃和睡觉,饿了的时候知道要吃奶,困的时候就要睡觉,即婴儿以身体的生理状态来反映自己的知觉力 。幼儿对时间知觉的感知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对时间媒介认知的发展特点:最早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来感知时间;以后逐渐与识记的东西想联系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呈正相关、学前儿童往往不理解时间标尺主要停留在直观形象的理解水平 。
其次在对时间顺序性的认知发展特点上:四岁左右能认识时间时序如早中晚;五岁左右对一周内时间的认识;六七岁能理解一年春夏秋冬等 。对于时间的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初期,宝宝对时间会有初步的认识 。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认知、每天早起出门的时间、固定的用餐时间、上学时间等等,都是幼儿对时间变化的主要知觉指标 。
大概从8个月开始就比较和大人的知觉一致了,小的时候,晚上想吃就吃,想哭就哭,因为她没有时间概念,说大半夜的别人要睡觉 。但是大一点后宝宝也会在晚上醒 。醒了之后他会看一眼天没亮,也知道没人理他,他会继续睡,睡到天亮再开始哭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会渐渐掌握“今天”、“昨天”、“早上”、“晚上”的区别 。我们要关注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孩子的知觉能力也在慢慢提升,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加油吧 。因此,作为家长,要引导宝宝认知时间,首要的是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