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夜晚是怎样寻找食物的

夜晚鱼通过嗅觉和触觉来寻找食物 。
嗅觉是鱼类最发达的器官,鱼类大都是凭借嗅觉发现食物的,而对某些喜欢夜晚觅食的鱼类,如鲶鱼、黄颡鱼等,嗅觉是其主要觅食器官,能够对气味进行不同选择 。鱼类的触觉器官的侧线和触须,侧线能使鱼类对水中活食准确定位,从而捕食之 。触须上有味蕾和触觉神经与大脑相连,在与身体接触时能感知物体的气味和位置 。
晚上鱼看得见吃饵吗鱼的视觉也会和我们一样,受到一些光线方面的阻碍,因此,在夜晚,它们都是根据嗅觉来寻找食物的
应该是看不见的,但是鱼有触须、侧线、鼻孔辅助来找到鱼饵 。
晚上鱼一样上钩
而且晚上夜深人静
大鱼都在岸边
很少有小鱼闹
鱼饵和白天钓的一样
这个季节最好用腥食
钓鲫鱼
鲤鱼红虫最佳
最近夜钓以塘钓鲫鱼为主 。
楼主的这个问题来看应该不是个钓鱼人(猜错了请别介意),绝大部分鱼种在水底无论光线如何都是有一定视力的,鱼觅食吃饵料主要是靠嗅觉,饵料都是有腥味或者香味的,这个就像婴儿吃奶一样,鱼儿对食物气味的感知是天生的 。
鱼是靠嗅觉还是视觉辨别食物?两者都会,但首先是嗅觉,鱼的嗅觉很灵敏的,鲤鲫草鳊等,在几百米内的味道,都能闻到 。通过嗅觉找到食物后,再用视觉判断食物是否可吃,然后有嘴唇轻碰,以触觉进行最终判断是否进食 。
鱼的听力很好 。科学家发现,尽管很多鱼外部没有长耳朵,但是有特别设计的声音接收器,可将声波传到内耳里充满液体的管状结构 。这些管道里有特殊的细毛,叫纤毛,它们可以将声音的脉冲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和化学反应传到鱼的脑子里,在那里进行处理 。
扩展资料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 。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 。
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 。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
鱼类夜间是否需要进食?以及鱼类的进食规律 。鱼类没有睡眠,夜间照常进食 。饿了会找食,不饿也会随呼吸将嘴边的食物吸入和吐出 。
鱼类夜间进食有四个高峰期:20~21时、23~1时、3~5时、6~8时 。
影响鱼类觅食的四大因素分为水质、水温、光线、环境 。实践证明,大多数淡水鱼的最佳觅食环境为: 溶氧充足的清新水质、15-30℃水温、弱光情况和少干扰的周围环境 。
20~21时,喧嚣退去夜鱼开始启动,在浅水区开始出现小鱼活动迹象,鲫鱼和鲤鱼则在水深1.3~1.6米的次深区觅食 。
23~1时,习惯沉底摄食的青鱼、鲶、黄颡离开深水,在次深区外围活动 。鱼龄3年以上的草鱼、鳊鱼上浮至半水以上 。
凌晨3时以后万籁俱寂,活动鱼群开始洗牌,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鲶鱼都进入次深区觅食了,迹象是浅水活动的小鱼不见了 。
夜钓不会苦守一夜,主要抓住20~21时、23~1时这两个时间段 。
扩展资料:
夜钓的钓点选择很重要,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钓位要选在平坦、干燥和背风处,不可选低洼或斜坡处 。
要详细观察钓位后是否有树木或高压线,防止扬竿造成伤亡 。
钓点要远离灯光直射区域,同时应找个可看清的参照物 。
钓位紧邻钓点,水底要不挂钩 。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夜钓
海洋深处漆黑一片,那里的鱼是怎样寻找食物的?深海为什么漆黑一片?地球的海洋面积约占表面积的70%左右,超过陆地面积的两倍,因此从太空上看下来,地球一片蔚蓝,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
我们上学时都知道,太阳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我们在日光下看见的颜色都是物体吸收部分光后把剩下的光反射或折射到我们眼里所产生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蔚蓝的海洋的时候,其实就是海洋吸收了除蓝色以外的可见光,即从红光到绿光都被海水吸收了 。
那么蓝光就一直不会被吸收吗?当然不是 。随着向海底深处下沉,可见光被吸收得越来越多,周围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暗,大约在海平面以下200米深处,所有的可见光都被海水吸收了,在2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将漆黑一片……
漆黑的海洋深处,鱼类如何觅食?在通过像蛟龙号这样的深潜器的深海探索中,科学家发现还漆黑的海洋深处依然生机勃勃,既然能生存下来,它们自然是有生存的方式,而对于生物体来说,生命过程中进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里,鱼类等生物如何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