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张幼仪的转变或许离不开她家人的支持,张幼仪一家有八男四女十二个孩子,她有着几个很优秀的兄弟 。张幼仪曾说过,她的几个兄弟向来都是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在她面前,给她帮助 。
出嫁时,由于嫁妆太多,家具用火车装不下,神通广大的六哥不得不用驳船将嫁妆送到徐家 。
在巴黎乡下孤身一人休养待产时,是七弟来看望她,并将她带去了德国,一路悉心照顾,直到她在柏林生下自己的小儿子彼得 。
当彼得因病过世,异国他乡又剩下张幼仪自己时,又是八弟正好出现在她面前,护送她回到了国内 。
而回国初期,精明强干的四哥一直为她提供支持,为她安排住处,也是因为四哥的关系,张幼仪才获得了在银行任职的机会 。
当然,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张幼仪那思想自由,聪明过人的二哥 。
我认为,张幼仪二哥所说过的四句话,对她的一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第一句,是在张幼仪三岁时,二哥劝服母亲不要给妹妹裹小脚,母亲担心这样将来张幼仪会嫁不出去,二哥却说,“要是没人娶她,我会照顾她 。”
第二句,是在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婚生下长子阿欢后,他问妹妹:“你什么时候到西方与徐志摩团圆?”也正是因为二哥的提议,张幼仪后来才会被徐家公婆送出国 。
第三句,是在国外时,徐志摩提议张幼仪将孩子打掉又不告而别之后,张幼仪向二哥寻求帮助,二哥回信道:“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
第四句,是在张幼仪遇到苏医生求婚后,关于要不要再婚的问题写信询问二哥,当时她收到二哥的回信:“妹慧人,希自决 。”短短几个字,却给了张幼仪莫大的信心 。
很多时候,别人想要帮助我们,也要我们自己争气才行 。
别人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但是抓不抓得住,就要看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局的决心和毅力 。
最终能拯救我们的,可能只有我们自己 。
除却家人的帮助,能够获得后来的成功,张幼仪自身的积极上进也不可忽视 。
她有几位学识渊博,非常优秀的兄弟,可是在她的家庭当中,却并不是非常重视女孩子的教育 。家人觉得,“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女孩子活着就是为了结婚”,但是相比家中几位姐妹,张幼仪却是非常向往学习的 。
一生当中,她曾多次主动要求学习 。
十二岁的时候,因为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学校正在招生,张幼仪便想方设法劝服父母让自己上学,她最终如愿以偿,得以到“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
在与徐志摩订婚之后,结婚以前,张幼仪费力说服父母,想要他们允许她再回到学校学习一年,她也成为了当时极少数几个订了婚还返回学校读书的人 。
结婚以后,在徐家父母打算送她出国与徐志摩相聚之前,张幼仪再次提出想要请个家庭教师继续学习,徐家父母同意了,所以她在出国前又争取到了一年的学习机会 。
来到国外之后,由于语言不通,张幼仪主动提出,让徐志摩给她找个老师,她要学习英文 。
之后到了德国也是一样,她一边学习德语一边申请了到裴斯塔洛齐学院读书的机会 。
就是回到了国内,她已经担任云裳公司总经理的期间,张幼仪还是为自己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新知识 。
似乎所有长久的关系,都建立的平等的基础之上 。只有我们变得优秀了,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
出乎意料的,在离婚之后,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关系,反而好了起来 。他们似乎终于找到了一种平和相处的方法,从这时开始,他们好似成为了可以平等交谈的朋友一般 。
抚育儿子,照顾父母,既是生意伙伴,也会偶尔向朋友一样交谈 。
后来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徐志摩曾这样描述张幼仪:她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却有通道……
还记得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只满眼不屑的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
如今,能让他改观,得他如此评价,何其不易 。
尽管此时的张幼仪,可能不会再因为他的讨厌或者欣赏而牵动心弦,但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她的成长与蜕变 。
张幼仪曾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她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她一无所惧 。
我觉得,她人生的分水岭并不是德国,而是她与徐志摩的婚姻 。
与徐志摩结婚前,她的人生就像一张白纸,安逸平静没有波澜 。如果不是遇见徐志摩,她或许会嫁给一个爱她的人,相夫教子,生活平凡却幸福美满 。
- 东风风行轿车的尺寸是多大
- 玻璃折叠门怎么样
- 帝豪车配的什么轮胎
- 清华北大学霸八字分析,你身边有没有自学中医很厉害的人?
- 1994年3月10日出生,94年姓孙的男明星?
- 1993年的星座查询表,93年星座查询
- 值得摩羯座付出一生的星座,十二星座中那些不可错过
- 天蝎男对女朋友腻了的表现,刚跟天蝎男谈怎么跟他相处?
- 与古有关的成语
- 与贯有关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