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暴力

理智看问题,暴力抨击不可取 。
#雪莉去世# #雪莉生前谈网络暴力#
透过雪莉生死谈网络暴力
其实谈到网络暴力,我或许没有什么资格,因为我并不是风口浪尖的明星,没有那么多的感触,所以也只能自我观点的评论一下,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观点 。
请客观对待明星隐私及个人事件,避免发生不理智行为,为此会引发严重后果,我想喜爱明星的那些人也是不希望看到的 。
简谈一条循环链,您就明白一个明星死亡为什么会伤害那么多人 。
1 网络暴力的前提是媒体的曝光度的剖析,曝光度越强越没有什么个人隐私,导致与他人观点的争论与辩驳 。
2 媒体又利用曝光隐私来进行炒作,从而创造知名度的新闻和眼球的吸引,所以名人看似死于网络暴力不如说,死于人言可畏的众人言 。
3 那么为名人屏蔽不该有的言论,又是公司保护艺人的方式和方法,但有时也会有漏网之鱼的涌入 。
4 作为艺人需要的是,忙碌而无心倾听众之言论,这就是所谓的一线明星 。
5 所以也就导致出现一线二线三线明星的纷呈,因谁都愿意做最忙的人那就是一线明星,这样可以无精力倾听 。从而大众点评也就会有说某某明星,不在乎的状态出现 。
6 其实是没有时间去倾听,一旦工作闲下来,那么就会产生反作用,倾听到一些言论当然有好有坏,这便是一个循环连锁 。
7 作为经纪人会不停创造更多工作给艺人,因为大家是连锁,无法逃脱,一旦断裂连锁,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并且严重到艺人的抑郁甚至死亡,所以大家必须像陀螺一样忙碌才会共赢,那么众人之言也就是众人之言而已,不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 。
8 但最终,我想说的是,众人之言需要倾听关键在于公司掌握的度,同时也希望大众言论希望客观,传言和隐私之事尽可能不要过多猜测或传播,毕竟任何人都有隐私不想被人知晓,更何况艺人呢?
9 爱恨一个艺人未免也太不理智,理智追星族才是最优的追星族,你们觉得呢?
我想说的就这么多,希望理智对待艺人和理智对待言论的传播 。
头条号tlj3438
2019.10.15午时
A crime legally and morally, Cyber Bullying.
浅谈社交媒体里的”网络暴力”
前两天微博首页总是看到hsy和老师们的表情包,今天点进hsy主页先是往下翻看到她发了几条对此的解释和致歉(对于演员模特等出现职业素养问题本人的确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xmy的事一样大众对此有负面评论也无可厚非 。),但后来看到她最新的杂志拍摄下还有很多人在问”hw死没死”,觉得可怕 。
现在的娱乐某种意义上(不否定还有潜在的bullet theory对受众皮下注射限制范围)来说确实是人人都可以自主去选择内容的,近几年也越来越有这个趋势:大部分受众出于媒体趋向个人化服务,越来越只限于接受满足需求的信息,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其他内容“异己”的内容拒之门外 。记得最近在《互联网政治学》上看过类似于这样的一句话,在解释到名词“参与”的时候作者说:“因为我们在网络世界中,更愿意寻找持有相同思想的人们,从而强化我们的观点,而不是通过选择不同的观点来挑战自己 。” 。当然对于互联网中的政治民主谈不上“自欺欺人”这么严重,只是对社交媒体可以同理地讲:人们往往会不断搜集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信息过程中来强化自己的观点“自欺”,不接受其他价值观点而扭曲自己的价值观 。
“私人订制”的内容会越来越多,最后让用户在echo chamber里都沉浸在自己亲手筛选并创造出来的世界(其实这本身对于营销者和用户都没有什么不好),但也同时不得不与“参与”社交媒体相关 。于是“志趣相投”的个体凝成大小部落的群体更容易影响舆论的方向,而另一方面算是新媒体时代和人性的“原罪”,让受众个体在“意见气候”下选取“优势意见”于是在社交群体里对热点大多都是推波助澜,对事件本身有时直接采纳群体里其他人的观点,且自以为是”与自己的观点相同而已”,失去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而不加思考地倒向正面或负面阵营 。(尽管舆论热点对明星作用有两面,无论正面负面只要不过度不极端其实都有一定的积极性 。)再加之匿名性环境下的不自觉,就算现在很多已经实名信息,但仍然没有改变网民自觉提高素质的意识 。
【如何看待网络暴力】其实谈上面理论性的东西还是非常空泛,现在的状况是——无论有多少个受害者和关心网络暴力受害群体的个体多次地发声强调:参与施加网络暴力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承担予对方造成伤害后相应的法律和道德后果,包括侵害他人名誉和隐私、在公共场合的舆论引发社会不良影响等 。依旧是众声喧哗宣泄情绪,个体力量薄弱而有能力的管制也没有实质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