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意思

“长亭外,古道边”是弘一法师《送别》的一句诗,整首诗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是什么?全诗解释是: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 。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 。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 。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
原文:近代·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注意:《送别》歌词分为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作者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刻画一个即将离别的场景 。作为一个第三人称去叙述好友将要远行,而作为至交好友的二人从此将各奔东西,于是送了好远来到了长亭外,长亭在古时候通常是一个栈道,为了旅人休憩或者是在朋友送行时使用的,长亭也就暗喻了两人要分别,古道边又是苍茫的寂寞,芳草一望无际,显出一片孤寂的景象,从不同的角度为送别打下烙印 。
第一部分李叔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创作手段,让他的创作有着浓郁的抒情性质,并且有着很高的音乐性和艺术性 。这个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可以说很富有艺术歌曲的初期特征了 。
像《送别》的第一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心旷神怡,置身平静的江面上,感受晨曦水雾的迷蒙,声音是传的非常远的,并且还给人一种平稳的、连贯的、延伸感觉,符合整个乐曲的美感 。
通过作者高度概括出来的乐思清晰地表达出来,塑造出整个曲子的旋律线条,表现出来乐曲中的细微之处,强调曲子的一些元素,并且赋予新的意境 。
第二部分则从景物之中抽离出来,更多了形容了主人公在送别时的内心感受 。谈的是知音难寻,此刻挥别也只能敬上浊酒一壶,这其中有主人公复杂的情感,这之后的节奏、力度也逐渐变化、人物的内心激动、矛盾加剧“一壶浊酒尽余欢”也侧面说明了虽然分开让人遗憾,但是还是应该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与其为日后的寂寥感到忧心,不如痛快地在分别之时把酒言欢,何必打扰了这美好的回忆 。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是什么?具体如下:
在长亭之外的古道旁边,满地的青草向天边不断延伸 。晚风拂过柳梢,笛声断断续续,夕阳在山外山之处 。好朋友大多漂泊各地 。我拿起酒壶一饮而尽,希望能够使这剩下的欢乐达到极致,可是这分别的痛苦使今晚的梦都是凄寒的 。
原文:近代·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创作背景:
1915年,回国后的一个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李叔同与好友许幻园挥泪而别,却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迈进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含泪写下了《送别》 。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