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忘我境界的好句子( 四 )


"我歌月徘徊 ,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 , 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 。此时的李白 , 已经酒至半酣 , 渐至佳境了 , 只见他亦歌亦舞 , 憨态可掬 , 他醉眼向上望去 , 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 , 他醉眼向下看来 , 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 。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 , 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 , "交欢"一词 , 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 , 的确 , 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 , 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 。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 , 诗人终于沉醉了 , 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 , 李白还意识到 , 只要他一醉倒 , 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 , 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 。不过 , 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 , 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 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 , 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 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 , 在当时的情况下 , 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 , 所以除了自己 , 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 。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 。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 , 古来相接眼中稀" , 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 , 为一生的知己 , 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与无情之物交欢 , 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 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 , 有的是人迎奉吹嘘 , 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 , 却饱尝了世态炎凉 。但是 , 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 , 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 , 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 , 初衷不改 。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 , 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 , 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 。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 , "千古奇趣 , 从眼前得之 。尔时情景虽复潦倒 , 终不胜其旷达 。"
《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 , 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 , 第一句起首是扬 , "花间一壶酒" , 而第二句紧接着抑 , "独酌无相亲" 。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 , 孤单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 , 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 。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 , 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包括虚拟的月亮和身影)的出场 。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 , 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 。
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 , 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 。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 , 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 。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 , 是"独酌"的实施 , 在这一阶段 , 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 , 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 , 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 , 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 , 已经不可能完美 , 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 , 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 , 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 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 。
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 , 在这一阶段 , 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 , 零乱的舞步 , 徘徊的月光 , 似醉似醒 , 物我一体 , 诗人在尽欢之后 , 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 , 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 , 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 。"永结无情游 , 相期邈云汉" , 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 , 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 , 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