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的学习重点( 三 )


结束动作并不是刻意做出来的,而是正确、流畅而有节奏地挥杆的自然结果 。在结束动作时,体重应完全由左腿支撑,如果结束动作完成后体重仍留在右足就容易出现高腾球或旋向右方的球 。结束动作完成后,身体应正对目标方向,如果腰部未完全正对前方而处于偏向右方的状态时,说明身体回转不足,易出现旋向左方的球 。左臂在弯曲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腋部不要张开,不要使结束动作后的两手位置超过左肩而过于向外
什么是运动解剖学?体能训练可以和什么融合起来?从运动学的角度,浅析运动解剖学在音乐动作中的运用 。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机器,肌肉、关节与骨骼的运作就像是机器上齿轮与齿轮的咬合 。健身的所有技术和理论都基于运动科学,来源于科学的实验和运动员的比赛数据,可比较,可分析 。
音乐的演奏,需要依靠人的肢体来完成动作,需要依靠演奏的技术来表达情感 。
既然是动作,就可以通过运动解剖学来分析 。我们人的手部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怎样去抓握,怎样去弹琴 。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掌、手指、指关节的结构,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在触碰琴键的动作中能够完成何种功能,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无论是抓握还是按下琴键,我们都需要收缩手指的屈肌 。
屈肌力量薄弱,触键上就会出现节奏不稳的问题 。
屈肌控制力弱,触键上就会出现「砸琴」的问题 。
人体生理结构决定了4、5指最为薄弱,尤其5指在手的末端最为细小,在「先天不足」且法不得当的前提下,弱指在演奏及教学过程中几度困扰着演奏者、教师与琴童 。受遗传或长期错误练法下形成的1指凹陷问题,影响着演奏中的八度、和弦等支撑与发力问题 。
法国学派的A Cortot将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分为五个部分:「手指的独立、平均与灵活」,「拇指的内转——音阶——琶音」、「双音和复调的技术」、「伸张技术」、「手腕的技术」 。
这种分类方法,也是结合了钢琴演奏的特点,依据人体结构而进行分类的 。
动作说明:
1/手握拳,放松地搭在白键上 。
2/伸出一个手指,以一秒一下地速度,指尖发力,抠琴键(手指跳音) 。
结构:在手臂松弛下垂-手掌握拳放松的状态下,各关节突出,不会出现关节软弱塌陷的状况 。
发力:在整个手部放松支撑的前提下,用指尖跳音的发力方式,用力即松 。
效果:这样练习声音比较集中,松弛 。且能规避且改善初学者因手指支撑不足所导致手型不佳现象,并且能结合指尖发力,建立放松自然的触键方式 。
我的朋友,青年钢琴教师姚雨言说:
良好的手型反映了手部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良好的手部支撑决定了我们在演奏过程中运动结构的稳定,良好的运动结构让我们演奏过程中手部功能更好 。
这就是钢琴演奏及教学中,追求良好手型的运动生理意义 。
而不是拘泥于握鸡蛋还是抓乒乓球,也不必纠结于是把网球切成两半放掌心,还是在里面塞整个橘子 。
在钢琴演奏中,我们再把「结构决定功能」的概念延伸一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服务技术,技术服从音乐 。」
因此,孤立地追求静态的手型稳定,对于演奏和教学意义不大 。
作为老师,应当结合手型结构及功能,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地解决手型和发力(触键)的教学目的 。
在竞技体育中,我们先需要完成一个规范的动作,才能够在动作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负重训练,然后通过力量训练动作强化我们的基础体能,最后找寻属于自己的专项(马拉松、篮球、羽毛球、举重等),把之前的积累通过专项表现出来 。
放在钢琴演奏中,我们也是如此 。
先学习好基础的钢琴技法动作:
轮指:一般轮指使用21、321、31、4321较多 但可以加入5指进行训练,让自己技术更游刃有余
1.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 1、2、3、4、5指 每个手指演奏100 节拍器60
2.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21、32、43、54、31、41、51常规轮指不会有这样的指法,但可以训练音阶和琶音的1指转位 每组演奏100 节拍器60
3.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321、432、543、每组演奏100 节拍器60
琶音:
1、把琶音还原成三和弦,放松地弹奏不同八度的和弦 相邻的两组五十遍
2、把琶音拆解成 1 24/23 1组合,放松地弹奏相邻的两组音 五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