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六零后的大叔大妈们,您对儿时春节的回忆都有哪些难忘的故事?我的回答是: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六零后儿时最突出的特点是“家穷”,我是山区农村孩子,家里就更穷了 。一年难穿一件新衣服,难吃一顿好饭菜 。
我们那时兄弟姐妹们多,平时吃饭都是主粮搭配着萝卜、洋芋、红薯等杂粮吃,主粮主要是玉米磨成的细小颗粒,大颗粒熬的粥叫米汤,小颗粒熬的粥叫糊汤 。不管糊汤米汤里面都是要掺杂的,掺豆类薯类除外,有时还掺野菜,而且相当的“汤”,汤里能照见自己的模样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穿衣服也是“穷酸”,一年冬夏两套衣服,大孩子穿破旧了改小给小孩子穿 。洗衣服了,夏天光屁股等洗过的衣服晾干了再穿;冬天基本上洗不了衣服,直穿得小袄袄胸前脏黑发亮……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那时都盼望着过春节 。春节能吃上好饭菜,还能穿上新衣服 。每到腊月学校放假之后,我们兄弟姐妹们回到家里,便帮大人忙起了“过年”,男孩子上山砍柴,女孩子帮母亲喂猪、养鸡、磨小麦等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当然,男孩女孩分工并非十分明确,有时,男孩也要扶在石磨的吊杆上推磨磨粮的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除了磨小麦,还会磨荞麦、燕麦等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然而最神奇的是磨豆腐,将浸泡胀透了的大豆一勺勺灌进磨眼里,转动石磨,圆圆的石磨周边就会流出豆沫浆汁来,再把这些浆沫从石磨下的大木盆里舀出来,然后倒进灶台大锅上面吊着白纱布包里过滤,滤汁流进大铁锅,灶台烧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很快就发现锅里的豆浆由纯白变成奶黄了,上面渐渐浮出一层皮,捞起这层皮晾干就是豆油皮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此时,给锅里的豆浆添加石膏粉或酸菜水,豆浆就变成了豆腐脑(结成了小豆块),再将豆腐脑用白纱布包裹起来挤压,就做成豆腐了 。这样加工大豆(我们也称之为黄豆)能得到许多种菜肴:豆腐、豆皮、豆腐脑,豆腐还能继续做成豆腐干、豆腐乳等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另外,为了过春节(也叫过年),家里还会制作包谷糖、甘蔗酒等 。一般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打扫卫生,称作“打扬尘”,每间屋子全打扫,有的全年都没有去过旮旯地方也要打扫 。
从此更加忙碌,杀猪、宰鸡、炸玉米花、做红薯粉等,大人常常起五更、睡半夜,母亲还得给每个孩子缝制新衣服 。小孩子们虽然没有父母那么辛苦,但也是不能睡懒觉的 。
边干活边等待“年”的到来,那种滋味现在的孩子们是绝对体会不出来的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到了腊月三十日,就开始挂灯笼、贴春联了 。那时没有电灯,自制的木棍灯笼、竹条灯笼、铁丝灯笼等,里面都放着蜡烛 。做灯笼很麻烦,我外公是能手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他主要做木竹灯笼,不仅要给门两边做大灯笼,还给我们小孩每人做一个小灯笼,用竹条做架子,糊上皮纸成为马、羊、鸡、鸭、兔、龟、鱼等形状,安装上木制的圆轮子,可以用绳子牵拉着到处跑 。
到了夜晚,一家人围在一张八仙桌上吃年夜饭 。这便是过春节的高潮了,屋里屋外灯笼全亮了,春联春花把农家院子装扮得年味十足,放过鞭炮,祭过祖先,我们就开始团年了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饭是香喷喷的米饭,菜是肉、豆腐、鸡蛋、各种各样农家菜,还有甘蔗酒 。小孩子抢吃一阵子便要去院子拉灯笼放鞭炮追逐嬉戏,大人们吃着菜,喝着酒,还要高喊“魁五手啊,六六顺”这样的猜拳酒令助兴 。
小时候过春节的记忆

文章插图
除夕夜之后的第二天早晨便是真正的春节日了,新的一年正式来到 。正月初一,我们起得特别早,兄弟姐妹们都穿上了新衣服,从头新到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