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300字( 六 )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12在国人眼中 , 他的文字是黑暗中的明灯 , 照亮了人们麻木的心灵;在虚伪的`人眼里 , 他的文字是一把把利剑 , 刺痛了他们黑化的良心 。他 , 看清了这个阴暗的社会 , 以笔作武器 , 勇敢地去控诉这个充满负能量的时代 。他 , 就是鲁迅 。他的著作《朝花夕拾》同样带领我们看清了这个复杂的社会 。
《朝花夕拾》这本书 , 首次品读到的是鲁迅先生在谈论童年的件件琐事 , 可第二次翻开此书 , 他对黑暗社会的怨恨和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在我们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 对旧时代的悲慨 , 对国家前景的忧愁全部抒发在一篇篇小文章中 。无不体现出他对国家、对社会、对全国人民的热爱 。同时在描写他的童年时 , 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当时封建教育的腐朽与反动 , 生活在那个年代 , 孩子们处于高压之下的可怜 。鲁迅先生以犀利的文字 , 揭示了这个时代的迂腐和黑暗 , 他的心如明镜一般 , 让一个个肮脏的良心无地自容 。他 , 才是最清醒的!
《朝花夕拾》中 , 《狗.猫.鼠》让我们知道了一些打着“正义与公理”的旗号四处张扬 , 为非作歹的虚伪的人;《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了解到一个质朴善良、充满希望的农村妇女形象;《二十四孝图》则揭示了封建孝道下打压儿童的虚伪和残暴……这一个个故事带我们领略了旧中国的动乱和虚伪 , 同时 , 我们也看到了 , 在鲁迅先生犀利的笔锋下 , 藏着一颗忠于国家 , 希望社会安宁的赤子之心 。他是淤泥中的清莲 , 黑暗中的光明 , 他是那么高尚、那么纯净、那么伟大!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中暗藏着锋芒的旧时代 , 险恶的世界中又蕴藏着人间的温暖 。他的思想后人无法超越 , 他的文学艺术后人也无法比拟 。鲁迅 , 永远是那片黑暗中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灯!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1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他的作品不求语言华丽 , 只求抨击人心 。
这本书中 , 最让我百感交集的便是《二十四孝图》了 。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 , 以笔为剑 , 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
文章开篇先生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 三次写道:“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 , 都应该灭亡!”痛斥旧文化 , 这是因为先生知道让孩子们学习晦涩难懂、没有插图的古文是泯灭孩子们的天性 ,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 , 先生便以《二十四孝图》入手 , 讲述了他最为不解 , 甚至于反感的两个故事 ,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我读完这两个故事 , 心里也觉得可笑不已 , 如此荒诞至极的故事 , 竟然是人们赞颂的“孝” 。这“孝”是冷酷无情、泯灭天性的 。
老莱儿恐伤父母之心 , 七十岁还要装作婴儿的样子啼哭、爬行 。先生评价他:“以不情为伦纪 , 诬蔑了古人 , 教坏了后人 。”至于郭巨 , 为了想孝敬母亲 , 多买些吃的 , 便要把三岁不到的孩子埋了 , 这是多么畸形虚伪的孝道啊!可这样的故事在《二十四孝图》中却随处可见 。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悲 。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 , 我们应传承发扬理性的“孝” , 而不是宣传畸形虚伪的“孝”!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14倚坐在竹藤椅上 , 手捧一杯香茶 , 轻抿一小口 , 翻开一本厚重的书 , 几个黑色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朝花夕拾》 。
我觉得《朝花夕拾》中有一篇读起来可能比较难一些 , 会有阅读障碍 , 那就是《猫·狗·鼠》了 。《猫·狗·鼠》写我们眼中的宠物与动物世界 , 说的是鲁迅为何会讨厌猫?原来 , 鲁迅小时候养过一只“隐鼠” , 可爱的小老鼠 , 结果被猫吃掉了 , 他就很伤心 , 所以总想着要为老鼠报仇 , 而且终身都变得讨厌猫 。在这里我觉得写得好的是鲁迅的心理活动 , 非常真切感人 。我一边读 , 一边想到我小时候的童年生活 。在大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 , 在我们心目中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