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节贴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在宋代,百姓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明代,桃符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经明太祖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正月初一为什么要贴春联 正月初一贴春联原因1、春节贴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2、在宋代,百姓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3、明代,桃符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经明太祖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是过年必备习俗之一,除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之外,也为来年讨一个好兆头 。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春联种类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
扩展资料
贴门神
贴门神是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 。据说,大门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
贴窗花和“福”字
过年时,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因大多贴在窗户上,也被称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 。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往往也在门楣或墙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
挂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我国有三个重要的传统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
民国初年,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创造出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过年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1、贴春联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 。
2、驱恶迎接祝福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
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一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 。红色“桃符”,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红色驱“年” 。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