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一般在什么时候用?军事上的探照灯和其他探照灯有啥区别( 五 )


诺门坎战役日苏的伤亡苏联的损失可能也不至于到25000人之多 , 因为苏军确实远比日军有优势.
但是苏军确实不太可能是完胜 , 因为正如二楼所言 , 即使莫斯科会战的时候 , 苏联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军队都高达80万以上 , 还有近3000辆坦克 , 而面对的日军也是最精锐和强大的关东军 , 高达60万军队 , 1500辆坦克.需要说明一点 , 苏联牵制住的日军虽然没有中国牵制的多 , 但是技术装备却是最多的 , 而且43年以前 , 关东军也很少有部队调往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苏军的胜利主要显示了苏联军事思想的先进 , 实际上 , 坦克战理论 , 苏联有可能是高于德国的 , 近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军事学者开始认同这个观点.至于苏联的低级军官和兵员素质则未必很强 , 起码面对强调训练的日军步兵时 , 当时装备几乎同一等级的苏军步兵不可能有优势.而技术装备上 , 投入作战的苏联坦克只有BT还可以说是优秀的 , 但是防护也太差了 , 而且狂热的日本士兵可以将BT的汽油发动机轻松的点燃.
至于二楼说”二战时的苏军虽装备豪华 , 但是战斗力并不强 。”
我认为是错误的 , 不可否认苏联损失似乎很大 , 但是那主要是在库尔斯克战役以前 , 之后苏联损失就越来越小了 , 1944年 , 苏联和德国损失比平均大概在1:1.5左右 。之前的苏联损失大也有很多原因 , 训练上的 , 大清洗上的 , 还有兵力劣势上的 , 苏联在1941年几乎没有组织起过战役层次的对德军有兵力优势的进攻 , 在消耗战中 , 士兵的生命被用来交换时间 。因此苏联损失很大 。
但是评价一个国家军队是不是强大并不在于伤亡比 , 而在于战争效果 , 德国军队在1941年面对全面劣势(包括兵力)的对手 , 采用偷袭的手段 , 还经常无法完成战役企图 , 而1944年 , 苏联的所有战役企图都基本能完成 , 而他们面对的是并不弱小的敌人 , 况且修筑有强大的工事 。
一个英国军官曾经评价胜利后的苏军 , 原话我不记得了 , 大意是:虽然苏联士兵看起来很farmer , 甚至粗野 , 虽然军容不整 , 虽然武器维护谈不上精心 , 但是苏军却是一支可以取得胜利的军队 。今天解密的西方资料其实已经说明 , 在冷战的岁月里西方就认为 , 按照大纵深理论发起进攻的苏军 , 威力将远远超过德国的闪电战 。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 , 旧译“诺门坎” 。1939年5月至9月 , 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 , 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此战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 , 尽出主力大动干戈 , 以关东军惨败而告终 , 日本陆军省被迫承认“诺门罕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
不过此役后人提及甚少 , 诺门罕战后 , 苏联深陷欧洲战场 , 此战很快被湮没于浩瀚的卫国战争重大战役中 , 鲜有提及;日本在国力、军力强盛之时 , 尽占天时地利攻击苏联 , 不料关东军险些蚀光了老本 , 自然更不愿宣讲;伪满洲国二战后灰飞烟灭 , 残渣余孽作鸟兽散 , 也无多少记录;蒙古虽称此役为建国后惟一一战 , 但宣传有限、影响不大 。因此 , 诺门罕战争世人知之不多 , 国内有关此战的研究和公开出版物更不多见 。2005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从日本、苏联、中国多角度透析诺门罕战争的纪实图书——《诺门罕 , 日本第一次战败》 , 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
一根小小的导火索引燃了早已埋好的炸药——诺门罕战争揭开了序幕
诺门罕之战是在双方有所准备但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 , 匆忙打响的 。1936年6月 , 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把苏联列为了第一敌对国 , 并悄悄着手战争准备 。8月 , 日本制定了或北进苏联、或南下南洋的《国策基准》 , 紧接着又与德国签订了《德日关于共产国际的协定》 。极为亢奋的日本认为有纳粹德国在欧洲帮忙 , 可以放手在远东大干一场了 , 诺门罕处在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