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九九重阳”,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之意源于《易经》,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摆敬老宴),感恩敬老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习俗和由来一、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经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由于在《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为重阳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
二、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每年九月开学季,这八个字总是会被提起 。重阳佳节正是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因而习俗便也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为主,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等,下面亲农网为大家一一介绍:
1.登高
重阳登高,自古以来就有了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年间,当时登高是为了免受灾殃,久而久之,如今的登高变成了一个美好、风雅的习俗 。秋日大气凉爽,空气清新,登高远眺,何不快哉 。
2.赏菊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
3.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 。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 。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
1989年,我国正式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本意就有着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底蕴,而老人节的确立,为全社会都树立一个尊老爱老的健康风气,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九九重阳节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