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粉萆薢,中药名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
2、功效与作用: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腰膝疼痛、筋脉屈伸不利;膏淋、热淋、石淋、小便不利;脾胃湿热下注之尿浊症;湿热下注所致带下、遗精等 。
粉萆薢和棉萆薢有哪些区别一、产地不同:
1、绵萆薢的主要分布区域是浙江、福建 。
2、粉萆薢的主要分布区域是浙江、安徽、江西、湖南 。
二、来源不同:
粉萆薢是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
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的干燥根茎 。
扩展资料:
1、功 能:
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的功效 。
2、主 治: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
3、禁 忌:
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萆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萆薢
萆薢怎么读萆薢
[读音][bì xiè]
[解释]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茎可制淀粉,也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萆薢》:“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 。”
萆薢怎么读音才正确萆(bì)
薢(xiè)
萆薢,别名:
绵萆薢: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 。片大小宽窄不一 。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 。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 。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 。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 。略显细腻平坦 。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 。气无味微苦 。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 。总皂甙水解後生成薯蓣甙元 。
【粉萆薢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
临床应用:
用於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 。配益智仁、乌药 。
用於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 。有湿热证候者(可见於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於慢性摄护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
用於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於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 。对於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
用於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皰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湿汤 。
萆薢~~这个两个字怎么读多年生藤本植物 。其叶互生,雌雄异株 。根状茎横生,呈圆柱状,表面黄褐色 。中医用其根状茎入药,有祛风、利湿等作用 。
简介
其他名称
黄萆薢、土黄莲、黄姜 。
汉语拼音
Bixie
性状
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 。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 。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散在 。质松,略有弹性 。气微,味辛、微苦 。
科属分类
薯蓣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Collettii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缓坡或水沟边阴处的混交林边缘或疏林下 。
采收和储藏
秋、冬二季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
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功效分类
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性味
苦;平
药材基源
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
功能与主治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
药理作用
1.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 。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杭真菌作用(如须癣毛菌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Dioscorea caucasica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