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是谁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是西汉名将李广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
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平郡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回朝后自杀 。司马迁评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指的是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指的人有多个版本:
1、李广:
李广是中国西汉的名将,曾因击败匈奴有功被任命为中郎,李广有个外号,叫“飞将军”,很符合诗中的“飞将”二字 。然而历史上能被称为飞将的,除了李广,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吕布是西凉军中翘楚,擅长骑射,也被称为飞将 。
虽然名为飞将军,但是李广并没有到达龙城 。当时汉军兵分四路,李广带的一路兵马,距离阴山较远,并没有打出汉谷关,真正兵围龙城的,是卫青 。
2、卫青:
卫青一路四万兵马,出了汉谷关,过雁门关,采用迂回战术,直捣龙城 。卫青对于龙城的这一战,是从秦以来,汉人战匈奴的首战大捷 。因此,很多人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
3、霍去病: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一类人,是那些对战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将军,既然如此,那就包括卫青的侄子霍去病了 。霍去病的一生,极其短暂,但是如星河般璀璨,十七岁就跟隋卫青决战匈奴,仅仅带领八百人队伍,就敢深入大漠,击杀匈奴兵两千,二十一岁,霍去病继承了卫青的使命,独挑大梁,再次深入大漠追杀匈奴两千里,歼敌两万,纵观其一生六战六捷,可谓是战神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谁飞将军李广 。
李广,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是谁】扩展资料
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 。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赏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塞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