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为什么要庐江县

合肥要庐江县是:因为庐江县在全省61个县级城市中排名第11位 。
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 。介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之间,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 。庐江境内有享有“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宋代王安石来此沐浴后曾留下“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著名诗句 。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冶父山,因相传是春秋时期铸剑之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是国家森林公园 。
合肥为什么要庐江县?合肥要庐江县是:因为庐江县在全省61个县级城市中排名第11位 。rn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毗邻巢湖市、无为市、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邻水域包括巢湖和长江 。介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之间,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 。庐江境内有享有“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宋代王安石来此沐浴后曾留下“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著名诗句 。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冶父山,因相传是春秋时期铸剑之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是国家森林公园 。rn
合肥为什么被称为庐州?庐州,合肥别称,是自西周置古庐子国 。隋朝设置行政单位,治所为今安徽省合肥市 。1949年以后为安徽省省会,以庐州为代表的庐州文化
周武王封国,按照公、侯、伯、子、男等级爵别进行分封,庐国为“子”爵,故称“庐子国”,建都于庐邑(位于今合肥老城区北,一说在西) 。西周至春秋期间,庐国渐趋解体,陆续分蘖出橐皋和“群舒”(被蚕食) 。后来橐皋和“群舒”为吴、楚二国征服为附庸,直至灭亡 。
南朝梁设合州,治于合肥 。隋开皇三年(581年),改合州为庐州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庐州为庐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 。天宝元年(742年),复名庐江郡,仍治合肥,仍属淮南道 。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于扬州(今扬州市),庐江郡仍属之 。至德二年十二月,复名庐州,仍属淮南节镇 。唐代庐州治合肥,下领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初庐州治合肥,属淮南道,县五,合肥县、舒城县、慎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避孝宗讳,改梁县)、庐江县、巢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以庐州巢县无为镇建为军,分巢
县、庐江二县隶属无为军 。庐州辖县三,即合肥县、舒城县、慎县 。至道三年(997年),改属淮南路 。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庐州改属淮南西路 。
【合肥为什么要庐江县】南宋改淮南西路治庐州,为南宋抗金重镇和输送抗金物资的集散地 。绍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巢县(治今巢湖市区) 。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将郦琼以庐州叛降刘豫伪齐 。十一年,为杨沂中收复 。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年),在和州置司 。五年,淮西路复治庐州 。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庐州设淮西路总管万户府,属江淮行省
(治扬州,今为市)淮西道宣慰司(治庐州,今合肥市)庐州 。十五年,升庐州为路,置总管府,下领一司、三县、三州,州领八县,治合肥 。下辖合肥县、六安州、无为州、舒城县、梁县、庐江县、巢县、和州、含山县、乌江县、英山县等州县,仍属江淮行省(治今扬州市)的淮西道(治庐州) 。二十八年十二月,江淮行省迁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改名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河南行省 。庐州路仍治合肥县,庐州路改属河南行省淮西江北道,简称淮西道(治庐州) 。
元末,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在庐州设江淮行省 。龙凤十年(1364年)七月,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 。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璋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 。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 。永乐元年(1403年),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 。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自缢,明亡 。明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在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领导下,置滁和镇,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庐州府属之 。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仍治合肥,领合肥县、舒城县、巢县、庐江县、无为州 。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改属安徽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