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在YouTube上火爆是一种文化输出吗( 二 )


文化研究学者格雷特·霍夫斯塔德在其著作《文化的结局》中,用“洋葱理论”化分为四层,即“符号”、“英雄人物”、“礼仪”、“价值观” 。华盛顿大学的陈晓萍教授则在该理论的基础上,以“三大层次”对“文化”概念进行分解:“表层文化”——外在直观的事物;“中层文化”——社会规范;深层文化——宗教、哲学性的思考 。
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只涉及到“表层文化”,但“表层文化”为“中层文化”与“核心层文化”所驱动,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化价值,李子柒视频指涉的并非只是中华文化中的器物等,更有这些载体背后的生活态度 。
3.李子柒成功背后的冷思考
新媒介与新技术逐渐决定着人对社会文化、现实观念的认知 。按照Baudrillard的阐述:我们正越发地生活在一个新的世界中,在这里,以信息复制和图像传播为基础的社会再生产秩序正逐渐代替以劳动力和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旧工业秩序 。图像和信息符号正在成为我们了解现实的主要来源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复制和仿造了的世界中 。我们无时无刻地被广告、影视、信息爆炸所笼罩着并置身于“超现实”之中 。
短视频所呈现的现实性是缺失的,我们很难辨别真实与否 。然而,我们应该认清的是铺天盖地的图像、影视信息已经是一种商品,其背后的制作团队、营销策略正努力让其打造的形象符号往受众更希望的方向走 。如今,受众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基本来自图像和信息符号,受众需要什么,他们就制作什么 。就像李子柒的一期视频内容呈现的事情可能是要几个礼拜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做到的 。比如一期她为老人做一床蚕丝被的视频,李子柒是从剪桑叶、捡蚕卵开始,到煮茧、剥茧、晾棉、缝制这些步骤压缩在短短的5分钟内 。别的不说,单是养蚕就要花上至少四五十天的时间,然而视频一笔带过,忽略了养蚕其实是个很辛苦的过程 。营造轻松的氛围固然重要,不明真相的受众以为这就是轻松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以为这就是另一种无忧无虑,没有物欲追求的生活时,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将我们对现实或者对自身的认知导向了片面化、简单化 。就对外传播来说,李子柒的视频内容也有可能造成国外对中国的真实发展状况产生误解 。

李子柒在YouTube上火爆是一种文化输出吗

文章插图
李子柒体现出来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惊人的美,李子柒的视频不管是发到国内的,还是发到国外的,都是一样的视频材料,她没有刻意的去迎合外国人的审美品味,他只是简简单单的展示出一个川妹子在山里安静的生活 。她的视频甚至都没有英文字幕,却让外国人如痴如醉的看着如画的风景和仙子般的李子柒流连忘返 。
这种文化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美 。现在很多人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审美不断地去改变自我,用外国人的观念来定义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 。川妹子不去说四川话反去学法语,苏州不叫苏州,给自己冠上一个东方威尼斯的名头(实际上威尼斯才应该叫西方周庄),跟外国人说上海不说字正腔圆的上海,反而发个奇奇怪怪的Shanghai音 。这些看似小事的方方面面本身就体现出来很多人在外国人面前根本就觉得自己的文化拿不出手,要挖空心思的去讨好洋人的审美 。
然而,李子柒就仿佛是一朵雪中的梅花,不争不抢的站在那里,任由人们来评说:
【李子柒在YouTube上火爆是一种文化输出吗】我觉得这是美的 。
我觉得这是好看的 。
我觉得四川话很好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