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面食起源于什么地方( 二 )


面道馆内有许多不同的艺术雕塑:炎鞭百草、后稷耕耘、景象万千、尧王石饼、龙衔嘉禾、黍定黄钟、中条周粟、羲饼传情、孔明馒头、玄宗宝线、慈禧御点、都一处龙、元汤削面、苏味道饼、汩罗鲜粽、拨鱼猫耳、洪福齐天、面道十九品,反映了中华面食的起源、传播、沉淀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反映了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不断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山西走向世界!
面食的起源面点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粉状食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 。
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点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 。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 。如北方的饺子、面条、拉面、煎饼、汤圆、煎饺等 。
还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 。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
扩展资料: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有据可考的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其中,尤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它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大同,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 。
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 。
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 。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食
【中国的面食起源于什么地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五大面食
千年一“面”:原来面食的起源之地在这!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烹饪王国,面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国人喜食的面条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地呢?说法不一 。
面食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邱庞同教授说:“2005年10月份,中国学者在国际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小米面条》一文,对青海民和地区喇家遗址4000年前的面条的发现和研究作了报告,从而引起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 。”
邱教授所说的这一“引起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的考古发现,是指200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青海喇家遗址一处房址中发现的一只陶碗 。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移开这只陶碗,地面上是一堆碗状遗物,碗底部位保存有很清晰的面条状结构物 。此条状物粗细均匀,直径约有0.3厘米,总长约50厘米,呈米黄色,卷曲缠绕在一起 。后来,这些物品被带到北京,通过现代手段进行了检测,在排除其他可能后,认定是一种小米、黍制成的面条 。邱教授说,如果依照这一考古发现,那就不仅要改写中国面条的历史,将其推至4000多年前,而且,最早的面条可能是由小米等物制成的 。当然,邱教授也指出,“它(指出土的4000年前的小米面条--作者注)与文献记载的面条起源差2000多年,这一时间跨度较大 。”
而陕西本土饮食文化专家王子辉先生始终坚持他多年的研究结果,即面条不仅起源于中国,而且创始于秦,这里说的“秦”有两重意思,一是表示纪元的秦,即历史上的先秦时期;一是表明地域的秦,即大秦陕西 。
王子辉先生认为,论证“面始于秦”必须从“饼出三辅”说起 。“饼出三辅”一说出自《范子》(注:《范子》一书已佚,但清有辑本三卷,经考证推测,应为南北朝时期南朝颇有影响的范缜所著),“三辅”是汉京畿所辖关中地区的统称;“饼”的概念古今不同,今天的饼多指烙烤成熟、扁而圆的粉制食品,而古代则把用面粉制作的面食统称作“饼” 。如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就列举有“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也 。”学者邱庞同、王子辉等在其研究的文章中指出,其中的“汤饼”、“索饼”其实就是今天的细面条、粗面条 。西汉杨雄《方言》中最早记述了汤饼一词,所说的“饼谓之飥”,即餺飥,辞书也解释为一种麦粉制成的水煮面食,实际上就是面条 。《齐民要术》“饼法”条中讲到了这种面食的制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水盛水浸,宜于手临铛上,挼如薄韭叶,逐沸煮 。”这实际上已经和现在关中人吃的薄而细的手撕面差不多了 。到了唐宋时期,汤饼还成了生日食品,大概是取面条之长,来喻比长寿 。如《猗觉寮杂记》载:“唐人生日,多具汤饼 。”大诗人刘禹锡给张寿盥的生日祝寿诗云:“忆尔恳孤日,余为座上宾 。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 。”之后甚至还出现了羊肉索饼、鸡子清索饼、榆白皮索饼等食疗面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