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后如何治疗

气候因素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孩子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其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天气骤变等 。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
冻伤治疗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
温水处理
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 。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 。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 。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ibuprofen),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 。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 。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 。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
【冻伤后如何治疗】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 。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 。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 。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 。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 。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 。“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 。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 。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