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裔是什么意思( 三 )


鲜卑语是南北朝到初唐时中国北方影响最大的北族语言 。伴随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鲜卑语在北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旅之中 。不但鲜卑人自己说鲜卑语,北方许多行伍出身的汉人也学会了鲜卑语 。如北齐奠基者高欢就是鲜卑化的汉人,小字贺六浑,明显是鲜卑语 。因此在这些北族语言中,鲜卑语最有可能是耶的来源 。
今天能确定意思的最大的一批鲜卑语词汇来自《南齐书》中的《魏虏传》,主要是一些北魏的官职名称 。《南齐书》的作者是梁朝人萧子显,出身齐梁两代的皇族兰陵萧氏,是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的孙子 。萧子显从小在江南长大,寻常不使用鲜卑语,因此他所记录的鲜卑语主要集中在敌国北魏的一些称呼方面:国中呼内左右为‘直真’,外左右为‘乌矮真’,曹局文书吏为‘比德真’,檐衣人为‘朴大真’,带仗人为‘胡洛真’,通事人为‘乞万真’,守门人为‘可薄真’,伪台乘驿贱人为‘拂竹真’,诸州乘驿人为‘咸真’,杀人者为‘契害真’……
稍整理一下萧子显所知的鲜卑语,就可以发现鲜卑语明显把做某事的人称呼为某真,真前则是所担任的职务 。这也为后人试图揭秘鲜卑语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
我们先来看看管门人可薄真——不过在破解5世纪的鲜卑人的语言前,我们可以先穿越到1000年后的奥斯曼帝国宫廷去看看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曾经的首都 。几乎每个去土耳其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去游览奥斯曼的王宫托普卡帕宫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苏丹的女人们就居住在托普卡帕宫中,梦想着能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翻身上位,斗争的激烈程度不输中国古代的宫禁 。在土耳其语中,托普卡帕宫是Topkap? Saray? 。Saray就是宫,Topkap?则由top(炮)和kap?(门)组成 。在托普卡帕宫外院和内廷的分隔处也有一道门,外院是苏丹和朝臣议事的地方,而内廷除了太监之外只有苏丹一个男人可以进入 。这道门的控制权由一个特定的高级太监把握,在土耳其语中称作Kap? a?as?,即掌门太监的意思 。在今天的土耳其语里,看门人是kap?c?,其中-c?就是做某事的人的意思 。
奥斯曼人的祖先是来自北方和中亚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在唐以后逐渐西迁,一路征服当地人,最终于1453年攻破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kap?正是他们一路从草原西迁带去的词汇 。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和尚描述了他所经过的一处叫铁门关的地方 。他说: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峻峭,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旁石壁,其色如铁 。既设门扉,又以铁固,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 。铁门关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是古代乌兹别克斯坦进入阿富汗的交通要道 。这道关口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也因此能够在蒙古草原上的毗伽可汗碑文中发现铁门关的踪影 。毗伽可汗碑中提到突厥汗国拓境,东到卡德尔汗森林,西到铁门关 。在碑文中,铁门关写作Temir qap?γ,后者即门 。Qap?γ差不多是可薄最可能、合理的来源 。
玄奘
然而另一些证据则说明,鲜卑语不大可能是一种突厥语 。汉语的真以-n结尾,但是突厥语做某某事的人的后缀通通没有-n 。譬如老师,在维吾尔语中是oqutquchi,在哈萨克语中则是oq?twsh? 。要找到-n的线索,得在突厥语外寻找 。
青海湖东岸的海东市民和县是中国土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土族居住的地区历史上是吐谷浑活动的地方,吐谷浑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 。
今天的民和土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 。一方面在基本的词汇上较为接近蒙古语,而在语音上则和青海当地的汉语方言趋同,几乎已可以用汉语拼音拼写,同时又吸收了不少藏语的成分 。在民和土族语中,表示做某事的人正是qin,譬如要是kerli,乞丐就是kerliqin 。土族语的-n在诸种蒙古语系的语言中并非孤例,蒙古语系一贯有一些词有时隐时现的-n,如在蒙古文里舌头/语言拼写为kele,但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南边锡尼河的布里亚特蒙古族说的蒙古语中,这个词发音为/x?l???/ 。这也很可能是鲜卑语中表示通事(即翻译)的乞万真的词源—蒙古文中,通事的拼写为kelemu?r?i,而在突厥语中,乞万真则完全解释不通 。
另一批证据则由鲜卑人自己提供 。
北魏孝文帝时,鲜卑人自上而下进行了汉化改革,孝文帝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抛弃鲜卑姓,改用汉姓,并且以身作则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 。
改姓浪潮中不少鲜卑姓是直接采取音译方式选择了读音相近的汉姓,譬如步六孤改陆,贺楼改楼,丘穆棱改穆,但是很多鲜卑姓并无读音相近的汉姓,更改也不遵循这个逻辑,如宥连改成了云,叱奴改成了狼,若干改成了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