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M2.5污染研究治理现状( 二 )


3、完善配套治理措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控制PM2.5浓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朱斌认为,我国之所以迟迟未把PM2.5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国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下,我国部分城市目前PM2.5的浓度可能是西方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即使制定了PM2.5监测标准,要实质性控制PM2.5的浓度仍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要解决当前突出的光化学烟雾、灰霾等问题,需要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同时加强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 。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表明,对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联防联控能力,区域内各行政辖区协同控制,才能有效减少灰霾天数 。
因此朱斌建议,在“监测容易控制难”的背景下,我国宜在技术、制度、资金等方面研究出台适当的配套治理措施,参照国外已有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降低环境执法的难度和空气净化的成本 。具体措施有:
3.1改变燃料构成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改变燃料构成,选用低硫燃料,对重油和煤炭进行脱硫处理,并同时注重对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3.2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限值,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
3.3深化污染减排
推进电力行业和钢铁、石化等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减排治理 。加快燃煤机组脱硝设施建设,加强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治理 。
3.4工业合理布局
改变工业的布局形式,使工业布局尽可能的合理,可方便污染物的扩散,利于工厂之间互相利用废气,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量 。
4.控制大气污染源
减少PM2.5在大气中的含量从根本上来说是控制大气污染源 。控制大气污染源包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治理净化已产生的污染物两个方面 。
主要措施有:
(1)合理利用能源;
(2)利用净化装置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
(3)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净化尾气中的有害成分;
(4)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5)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性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5.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冬季实行区域集中供热,这是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尤其是北方城市,采用集中供暖方式,将分散的锅炉拥挤中的大锅炉替代,可有效地达到除尘、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北方城市冬春两季,植物的自净化作用几乎为零,很多水面结冰,水域自净化能力也很低,可在此时结合人工方法进行治理,如人工降雨降雪 。因为雨后和潮湿的天气灰霾会大幅缓解 。此方法对大气增湿效果好,成本低 。
六、综合治理
以上提到的几种治理手段有长效有速效,综合治理即将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PM2.5进行治理 。如对汽车产业的改革,不论是淘汰大排量汽车还是对新能源的利用,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则可结合绿化、集中供热等方法在短期内改善环境 。
PM2.5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对PM2.5的治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需要群众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群众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群众的作为对PM2.5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家都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上措施才有实行的前提 。例如在公共场合实行禁烟 。这项措施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吸烟对环境的影响并不了解以及禁烟会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所以,要想PM2.5的治理工作取得进展,首先要注重PM2.5治理工作宣传 。其次政府要紧密联合群众,共同为PM2.5的治理工作出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的现状 。对此,建议国家将对PM2.5的治理力度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指标,相信会对PM2.5的指数有一定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