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急性症状

导读:病理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出血区,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在其内有微血栓形成 。

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急性症状

文章插图
1、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反应,有头痛、头昏、心悸、气短 。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 。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 。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症状自行消失 。症状重者可对症治疗,采用乙酰唑胺剂量0.25g口服,每日2~4次,上山前2天起服至登高原后3天 。该药起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 。乙酰唑胺可提高动脉氧浓度及改善动脉血的氧合作用,防止进一步损伤肺部气体交换 。还可减少蛋白尿和周围水肿等 。泼尼松5~10mg,每日2次口服,上山后用3天有利于减轻症状 。此外尚可用适量镇静剂、各种维生素以及氨茶碱等 。
2、高原肺水肿
导读:病理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出血区,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在其内有微血栓形成 。
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急性症状

文章插图
发病率约为3% 。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m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m快速登山者中发病 。所以有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才发病者 。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个别严重者可有少尿、咯多量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 。体征有紫绀及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罗音 。x线显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在肺门旁最明显,右侧常较左侧为重 。
据研究,缺氧可引起肺小静脉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又可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加上缺氧引起的淋巴循环障碍,最终促发肺水肿 。病理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出血区,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在其内有微血栓形成 。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为重要诱因 。
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早期充分吸氧,氧的流量约每分钟6~8l 。有肺水肿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暖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严禁大量饮水 。呋塞米(速尿)可用20~40mg立刻静脉注射或40~80mg口服,每日2次,为期2~3日 。利尿期间宜补钾并观察脱水情况 。有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 。也可采用0.25g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以降低肺动脉压 。口服泼尼松或静脉缓慢滴入氢化可的松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及解除支气管痉挛 。有呼吸和心力衰竭时,应立即采用相应治疗 。病情稳定后,转至海拔较低处 。
导读:病理检查双肺有散在片状出血区,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极度扩张充血,并在其内有微血栓形成 。
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急性症状

文章插图
3、高原脑水肿
【高原适应不全症的急性症状】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 。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 。见于快速进入4000m以上高原者,发病急,多在夜间 。主要病因为急性缺氧,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 。患者除有早期的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外,伴有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等 。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 。个别患者抽搐,以后嗜睡、昏睡以至昏迷 。患者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出现病理反射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出血等 。脑脊液正常,压力可稍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