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怎么种植( 四 )


1.乌桕适应性强,喜光,稍耐阴,稍耐寒,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在750mm以上的地区均可栽植 。在海拔500m以下向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上生长良好 。
2.乌桕能耐间歇或短期的水淹 。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沙到黏土不同质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均能生长,抗盐性强 。乌桕1年能发3次梢,有一定的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能力较强 。此外,乌桕生长速度中等偏快,寿命比较长 。一般栽后3~4年开花结实 。嫁接可提前1~2年开花结实 。
乌桕树
二、栽植方法
栽植时还应及时疏枝、疏叶 。栽种后要及时搭建好支撑架,浇足水 。

1.水肥管理
栽植乌桕要浇好头三水,即栽好后浇1次透水,3天后再浇1次水,以后15~25天浇1次水 。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可使用大树移栽生根液的稀释液作为头三水进行灌根 。三水过后可间隔25天左右再浇灌1次透水 。每次浇水后还应及时松土保墒 。
乌桕喜肥,对水肥需求量比较大,种植时要保证满足乌桕的营养水分需求,适时施肥 。
在栽植时先施入经腐熟发酵的圈肥作基肥 。5月中旬再施入一些氮肥 。7月上旬施入一些磷钾肥,建议施用水溶肥,如夫沃施沃叶水溶肥,养分利用率高,见效快,入冬前则结合浇冻水施用一些半腐熟的圈肥,此次肥可以浅施 。
第二年施肥可于6月中下旬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或平衡型水溶肥,秋末再施1次圈肥即可,第三年起主要以秋末施农家肥为主 。施肥时一般应选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最好适当混入少量微量元素 。
修剪
乌桕一般不进行专门修剪,其修剪量与修剪程度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不可乱剪 。
乌桕春天最迟几月开始发芽乌桕种子播种后一般15到20天就会发芽了,但是这段时间的长短跟乌桕种子的质量等方面以及种前对种子的处理有很大的联系,要看什么时候种的 。
知道怎么做能提高乌桕的发芽率也是很重要的,种植经验概括成以下几点:
1、如何选择种子:看种子胚部是否饱满,体积、凹凸面、皱纹的位置是否一致,皮色泽鲜,种胚充实丰满,这类种子为生活力高的新种 。购买要仔细查看种子的包装标志,是否有品种审定编号,不要购买无审定编号的种子 。2、播种的方法:将土壤浇透水把种子均匀洒在土层上,在种子上方轻微覆盖一层土壤 。3、抚育养护:适时锄草,本着除草要“除小、除了”的原则,保持苗床无草、土疏松、沟沥水 。生长期应加强水肥管理、修枝和摘心抹芽,以培育出多种盆景造型 。
乌桕树嫁接什么树亲和力乌桕树嫁接什么树亲和力
1.栽培历史
我国有关乌桕栽培利用的记载,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 。四川种主产地县志,在18世纪末始有叙述 。19世纪中页,省内栽培已较普遍 。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渝、万等地远销国外 。但因交通闭塞,产品销售困难,到1949年,全省仅有桕树2000万株,年产桕籽约1万t 。1950年后经恢复和发展,至1956年全省全省年产桕籽2.2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 。此后产量有所下降,80年代又恢复到年产2.1万t水平 。
2.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乌桕在四川自然分布,北止于龙门山南坡,西北止于邛崃山东南段,西南止于锦屏山、白灵山东坡 。地理位置为北纬32o30′ 以南,东经101°40′以东,为全国乌桕分布的西北沿 。
垂直分布范围,在东部盆地为海拔80-900m,在川西南山地为海拔1000-1800m 。
四川的集中分布区是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其中以长江河谷巫山-万县段,乌江流域涪陵-酉阳段,金沙江河谷宜宾-雷波段,岷江流域的宜宾-仁寿段最为集中 。这些地段中的巫山、酉阳、彭水、黔江、屏山、犍为、古蔺、荣县、仁寿、井研等10县,桕籽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57.2%,是全省乌桕的主要栽培地区 。
3.生长与结实
乌桕为速生经济林木,幼期年平均高、径生长可达0.8cm和1cm以上,30年左右高、径生长渐趋缓慢而冠辐迅速增大 。实生苗7-8年、嫁接苗3-5年开始结实,20-50年为盛果期,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 。巫山县官渡乡有一株100余年生的铜锤桕,树高18m,胸径70cm,冠幅12-12.5m,1979-1981年,年年产籽都在50-65kg左右 。
乌桕由头一年春梢上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分化花芽并开花结实 。春梢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其质量和数量与产量的关系极为密切 。如采收时留梢过长,则翌年抽生的春梢多而纤细;反之如留梢过短,则翌年抽生的春梢量少且易抽发夏梢;两者话题都不高 。一般以在采收短摘结果母枝,控制留芽量在5-7个为宜 。剔枝采收造成歇年,捋籽采收会形成明显的大小处,都于增产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