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组成( 四 )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碳和氢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为多见 。目前石油中已鉴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将近100种,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和噻吩(以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形式存在),在重质石油中含量较为丰富 。
石油中所含的硫是一种有害的杂质,因为它容易产生硫化氢(H2S)、硫化铁(FeS)、亚硫酸(H2SO3)或硫酸(H2SO4)等化合物,对机器、管道、油罐、炼塔等金属设备造成严重腐蚀,所以含硫量常作为评价石油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
通常将含硫量大于2%的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之间的称为含硫石油 。一般含硫量较高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盐岩系含油层,而产自砂岩的石油则含硫较少 。我国原油多属低硫石油(如大庆、任丘、大港、克拉玛依油田)和含硫石油(如胜利油田) 。原苏联伊申巴石油含硫量高达2.25%~7%,其他如墨西哥、委内瑞拉和中东的石油含硫量也较高 。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较为少见,平均含量小于0.1% 。目前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种,主要是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形式存在 。可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碱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异喹啉、吖啶及其同系物另一组为非碱性化合物,有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钒和镍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要 。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C.Treibs,1934)发现的 。包括初卟啉和脱氧玫红初卟啉,并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的叶绿素和动物的氯化血红素转化而来 。这个发现为石油有机成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目前对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并发现了多种类型 。卟啉是以四个吡咯核为基本结构,由4个次甲基(—CH?)桥键联结的含氮化合物,又称族化合物 。在石油中卟啉常与钒、镍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因而又称为有机金属化(络)合物,其基本结构与叶绿素结构极为相似(图2-5) 。
图2-5 叶绿素(A)与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鲛烷(Pr)结构比较图(据G.D.Hobson等,1981)
但是,并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当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仅含痕量 。一般中新生代地层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较多,而古生代地层中石油含卟啉甚低或不含 。这可能与卟啉的稳定性差有关 。在高温(>250℃)或氧化条件下,卟啉将发生开环裂解而遭破坏 。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类型还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鉴定出50多种,包括有机酸、酚和酮类化合物 。其中主要是与酸官能团(—COOH)有关的有机酸,有C2~24的脂肪酸,C5~10的环烷酸,C10~15的类异戊二烯酸 。石油中的有机酸和酚(酸性)统称石油酸,其中以环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员酸和六员酸 。几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环烷酸,但含量变化较大,在0.03%~1.9%之间 。环烷酸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环烷酸盐又特别易溶于水 。因此地下水中环烷酸盐的存在是找油的标志之一 。
(三)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是若干种烃类和非烃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点和凝点 。石油的馏分就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石油分割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分割所用的温度区间(馏程)不同,馏分就有所差异(表2-1) 。
表2-1 石油的馏分组成
据亨特对美国一种相对密度为35°API(0.85g/cm3)的环烷型原油所做的分析结果,以脱气后各馏分总和计算,各馏分的体积百分比为:汽油27%,煤油13%,柴油12%,重质瓦斯油10%,润滑油20%,渣油18% 。其与化合物组成的关系如图2-6所示 。
通常石油的炼制过程可以看作就是对石油的分馏,馏程的控制是根据原油的品质及对油品质量的具体要求来确定的 。现代炼油工业为了提高石油中轻馏分的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除了采用直馏法外,还采用催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热裂解、石油的铂重整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例如在常压下分馏出的汽油只占原油的15%~20%,在采用催化热裂化后,可使汽油的产量提高到50%~80%,以满足各方面以汽油作能源燃料的需求 。
图2-6 相对密度为35°API的环烷型石油的馏分与化合物组成的关系图(据J.M.Hunt,1979)
【石油的组成】(四)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组分分析是过去在石油研究中曾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