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文章插图
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 。
中元节也称之为“鬼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先人,还有些人在这一天要到河边去放河灯,传说这天是地狱开门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也是鬼节 。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 。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中元节禁忌: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
2、夜游,八字轻的人尽量不要夜游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4、忌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魂的食物 。
5、忌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忌乱踩 。在古时代,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是追怀先人的一个节日,并没有诸多禁忌,这些所谓禁忌是在节日发展演变中后世附会的 。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中元节

文章插图
01中元节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有烧衣包、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
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文章插图
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号,农历七月十五号零点开始,农历七月十五号二十四点结束中元节,也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 。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中元节是什么
什么是中元节

文章插图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 。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
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 。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授予其盂兰盆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