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由来

乐山大佛是怎么来的?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东凌云山麓,依山临水 。大佛通高71米,肩宽28米,耳长7米,鼻长56米,仅脚背上就可围坐100多人 。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
乐山是四川比较早的佛教圣地 。唐代时乐山凌云九峰,峰峰皆有寺庙 。乐山大佛是凌云山上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建造的 。凌云山坐落在青衣江和岷江交汇处,江水湍急,常常覆舟殁入 。海通和尚目睹惨状,决定凿佛镇妖,消除水患 。他栉风沐雨,历尽艰辛,化缘20年,才筹得一笔可观的经费 。佛像未建,却有郡吏来敲榨海通积聚的银钱,海通怒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郡吏威胁说:尝试将来海通当即自抉其目,捧盘致之 。不久,没等大佛凿成,海通和尚就故去了 。后来,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资助 。这样,开凿了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的乐山大佛,历经90年,至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才告完工 。大佛凿成后,曾建有13层楼阁覆盖,并彩绘全楼,后毁于战火 。
乐山弥勒大佛雍容肃穆,和一般寺庙里的袒腹大笑的弥勒佛不一样 。佛经说,释迦牟尼生前预言,他死57亿多年后,有弥勒佛下降人世,继承他的佛位 。而到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有个叫契此的大肚和尚,自称弥勒转世,佛徒竟信以为真 。所以五代后的弥勒佛都是笑模笑样的,都是以契此和尚的形象为蓝本的 。而乐山大佛早在唐朝时就完工了,所以神情和其它佛一样,端庄慈祥,比较庄严 。
乐山大佛的由来是什么?乐山大佛正面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 。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九曲栈道 。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 。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 。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
乐山大佛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 。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 。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大佛来历
海通和尚: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 。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 。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 。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